新北

利记公厝 学者:保留优于拆迁

【大纪元12月2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新北市21日电)新北市议员今天与市府会勘利记公厝,学者认为,若异地重组,可利用的建材仅剩4成。人民与土地的情感不可分割,以历史文化层面思考,古厝原地保留修缮,应优于拆迁。

捷运环状线南机厂用地内的利记公厝遭毁损案,令文化工作者痛心,新北市议员李坤城、陈仪君、林铭仁等,今天邀市府相关单位会勘,许多刘氏子孙与学者,冒雨到场关心。

回到公厝,看见成长的家园遭损毁,子孙不禁哭红了眼眶,并与祭祀公业的代表有言语冲突。其中1人愤慨说,“惨状令人心痛,希望子孙的团结,政府的出面重视,能挽回国宝级建筑”。

见到空荡荡的大厅,住了72年的第七代孙刘守义,翻找出尘封的祖先牌位神龛,大伙连同土地公神像搬出大厅,屈膝就顶礼跪拜,令旁人动容。

新北市文史学会理事长夏圣礼介绍利记公厝建筑结构,耕读家风、与对于新店开发史的意义。他叙述堂号、“宽、裕、温、柔”的各房辈份,显示祖先对子孙在才气、霸气、功名之外的期勉。

利记公厝的建筑包含土埆砖、尺二砖与木构,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建筑与文化资产研究所教授兼所长林会承评估,他指着屋瓦说,若要拆迁重组,可利用的原建材只剩4成。

包括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今年11月2日邀3名学者会勘时,有2名学者建议朝现地保留的方式努力。林会承表示,对利记公厝是否保留或拆迁,他没有特定立场,但以一般古厝拆迁为例,基于人与环境的互动、与土地的不可分割、逻辑与价值,原地保留仍应第一优先。

夏圣礼质疑文化局对保护文化资产缺乏作为,呼吁“肩膀硬起来”,勇于面对历史建物保存责任。林会承则建议,争议应该回归文化层面的专业判断与最终决议,避免外界的不必要干扰,决策者的态度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