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加华裔议员 见证华埠昔日繁荣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2011年12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冯凌云加拿大温哥华报导)三部金山故事丛书之一的《齐利瓦克华埠》(Chilliwack’s Chinatowns),上周六11月26日与读者见面。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人,在温哥华南部的一个小城市,齐利瓦克(Chilliwack)市连任38年的市议员,83岁的华裔张瑞银(Dorothy Kostrzewa)追忆了那段曾经繁华的华埠历史。书中记载着华人曾经对齐市做出的巨大贡献。
  
《齐利瓦克华埠》一书记述,自1911年起,齐市的华人比率为5.3%,高出温哥华当时的华人比例。齐市华埠在幸免于两宗纵火案后,但最终难逃1934年的那场大火,使得一时繁华的齐市华埠荡然无存。
  
张瑞银于1970年首次当选齐利瓦克市议员,成为加国首位华裔市议员,连任38年,直到2008年退休。她的父亲1886年从中国广东赴加,作为当年齐市华埠历史的见证人,张瑞银回忆说,那场火灾发生时她只有五岁。
  
张瑞银说,他的父亲当年出于好心,收留了一些游动劳工,给他们活干,给他们饭吃,让他们睡在马棚里,直到有一天马棚的干草着火。

大火将齐市华埠摧毁

对于那场大火,张瑞银仍然记忆犹新。张瑞银回忆说,当她父亲的马棚突然起火时,她正在熟睡中。大火迅速蔓延,把她家的房屋和周围的建筑物全部烧毁。
  
她回忆说,当时自己只带出一个玩具娃娃,她的家人迅速逃离现场,一家人挤在Yale街旁的白木桥下。火灾发生后的第二天,温哥华省报的记者到现场来报导火灾情况。
  
张瑞银兄弟姐妹有八个,她最小。火灾发生后,只有张瑞银家人和一吴姓家庭留在齐市,她和一个哥哥也留在齐市了,其他人都搬到了温哥华。
  
大火灾后,教堂为张瑞银一家提供了食物、衣服等,帮助他们兴建了两间房屋,她也能够继续完成学业。
  
1934年的这场意外大火,把奇利瓦克市的华埠彻底烧毁。使当时的奇利瓦克的华埠成为菲沙河谷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新来者根本无法想像这里曾经有过的繁华华埠,一切都荡然无存。
  
张瑞银认为齐市的那段华人历史是被遗忘了。要恢复那段历史,只能靠了解历史的人了。为了保存齐市华埠的那段历史,她珍藏了一些非常有历史价值的照片,她的哥哥生前也录制了许多历史磁带,作为历史的见证。
  
齐市历史学家瑞莫(Chad Reimer)在他写的《齐利瓦克华埠》书中写道,关于1932年和1934年在华埠发生的两场火灾,消防队和齐市进步报都没有明确是谁的责任,虽然他们提到华埠因为没有缴税而被停止供水,也有人归咎于其他原因。


《齐利瓦克华埠》作者在齐市博物馆内,举行了书籍首发式,手上捧着就是《齐利瓦克华埠》一书。 (摄影:冯凌云/大纪元)


《齐利瓦克华埠》一书缘起

齐利瓦克市的历史学家瑞莫,对1921年发生在华埠的一场致命大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开始了追溯齐市的华埠历史之行。
  
瑞莫从过去的报纸、法庭文件、警察局的华人案件中,还原历史,他还采访了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1921年,齐市的第一个华埠被火灾烧毁,当年被怀疑纵火的白人男子,在华埠的北边被认出并遭拘捕后,随后被无罪释放。火灾疑案至今未获破案。1934年第二个华埠再次不幸被大火吞噬。
  
瑞莫前后花费了一年多时间,把资料收集、整理成书,才有了《齐利瓦克华埠》一书的诞生。新书11月26日在齐利瓦克博物馆举行了首发式,出席的嘉宾有社会各界人士、华埠的历史人物与他们的后代等。

记载华裔的贡献 华埠的繁荣

《齐利瓦克华埠》一书由卑诗省加华历史学会出版,是三本金山故事丛书之一。
  
作者瑞莫在书中提到,当年第二个华埠在齐市西Yale街,非常繁华,沿街两旁有十几个大型的两层建筑物。当时的华埠居民大约有200人,有些是常住户,有些是季节性开商店,招揽附近的白人或原住民。
  
书中写道:“(当年的华埠)到处是华人的标志、味道与声响:从他们谈论的语言、准备与出售的食品,到穿戴的衣服,使得华埠成为一个充满活力、自成一体的社区。”
  
作者瑞莫在序言中说,华人勤奋努力,开创了一片繁华社区,同时也为齐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序言中写道:“华人将布满杨树、柳树与荆棘丛的荒地,开垦成可耕种的良田。他们是农场、家政、伐木等行业的劳动主力,他们兴建自己的农场,开设服务社区的零售与服务店,满足华人、白人和原住民的要求。他们使得齐市在加拿大的官方多元文化形成前,已经具备了多元城市的风貌。”

(责任编辑:易君)◇

相关新闻
加拿大将为百年前的中国移民人头税道歉
加拿大总理本月将为人头税事向华人道歉
加拿大举行人头税平反仪式
加拿大为早年向华工征人头税道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