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地方债风险显露 需信贷紧缩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7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晓宇综合报导)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政治学副教授史宗翰(Victor Shih)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2010年中国地方债务规模已经造成日益严重的偿债问题和通胀压力,随着地方债务泡沫继续膨胀,偿债能力持续恶化。大陆媒体本周爆出政府背景投资公司无力偿债的问题,对此《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出,中共政府已很难再回避银行业潜在巨额坏账风险、以及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带来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以及经济下滑等棘手问题。

地方债务规模达GDP的40-50%

中共国家审计署公布的一份报告表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人民币4.97万亿元,同时,审计署的报告还首次披露说,截至2010年底,不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内的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为人民币5.7万亿元。史宗翰认为,将上述5.7万亿元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与此前中国银监会和中国央行估计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未偿贷款综合起来,地方政府债务为15.4万亿元至20.1万亿元,相当于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50%。他指出,地方政府债务“拼图”的重要部分依然隐藏着,包括地方国有企业债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非贷款债务。

地方债风险突现 或引连锁反应

近日,云南省、上海市爆出政府背景投资公司无力偿债,厦门融资担保公司巨额坏账爆发,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迅速引起市场关注。

华尔街日报引用《新世纪周刊》报导称,今年4月份,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告知其贷款银行,称无法偿还人民币900亿元的债务,并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引发市场关注。

香港《信报》周三也报导,上海一家从事多项业务、主营地产及公路的城投公司,本月起停止向银行偿还流动贷款,向银行提出以旗下政府大楼及公路等资产为抵押,转换成以资产抵押的固定贷款。报导指出,政府大楼和公路不能在市场上交易,没有现金流,对银行而言根本没有价值,银行亦不可能把政府大楼充公变卖,因此这变相是政府向银行拖债。

《21世纪经济报导》周三报导称,长期从事民间高息借贷的厦门融典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资金链断裂,负债或高达37亿元,巨额坏账危机开始在当地金融链条中蔓延。

银行坏账风险加剧 民营企业生存难

长期以来在持续低利率的大环境下,地方政府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融资热情持续高涨。而在当前宏观经济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下,进一步加息会提高地方政府偿债成本,地方债务违约风险或会加大。

厦门事件则反映出另一个问题,在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主力之一的民营企业正面临日益严重的融资难、资金严重短缺状况,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将会威胁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事实上在珠三角,已经出现了大批中小企业停产或倒闭的情况。

史宗翰:中国需要一场通货紧缩

史宗翰认为,中国过去也经历过这样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共政府中的技术官员(包括陈云、姚依林和朱镕基)果断、坚决地令地方政府和银行双双付出了高额的代价。采用“一刀切”的做法,中央政府官员下令银行停止向大部分投资项目放贷,只有为数不多的项目例外。为防止地方政府从非正式的银行借款,数千家非正式银行被关闭。

中国现在需要这样的紧缩来限制地方政府的借贷。然而高层领导人已经声明说,货币供应的增长已经回归正常的高水平,这等于是跟银行和地方政府说,新一轮信贷扩张即将开始。如果不能约束地方的借款行为,那么地方债务泡沫就会继续膨胀,影响到经济体中越来越大的部分。与此同时,债务人的偿债能力继续恶化,因为现金流仍像以前一样微弱,而需要支付利息的债务却越来越多。

由于地方政府大多常年维持赤字,它们只有继续从银行或投资者手中借款,或通过征地、收费而把更大财政负担转嫁到家庭身上,这样才能偿还这些利息。

相关新闻
《金融时报》:中国经济“三本账”  问题如地雷
清理3万亿地方政府债务 谁来买单?
何清涟:中国地方债务的泥潭有多深?
纽时:中国的繁荣出现裂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