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评论

谢田:基辛格转向亦或西方的萌醒

【大纪元2011年07月06日讯】曼克论坛(Munk Debates)是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每年两次的辩论会,由奥雷亚(Aurea)基金会主办,讨论国际间的重要议题。奥雷亚基金会由曼克夫妇三年前发起,而彼得.曼克(Peter Munk)本人则是巴瑞克金矿(Barrick Gold)公司的董事长和创始人。巴瑞克是世界最大单纯开采黄金的公司,总部位于多伦多。掘金赚钱的曼克,去挖掘社会智慧,是蛮不错的主意。

热络的曼克论坛

曼克论坛开办后,很快引起人们的注意,知名度迅速上升,每次辩论的门票都很抢手。有意思的是,辩论前后,主办人要对现场听众进行两次民调,哪一方成功的把更多的人给说服了、观念转变了,就成为辩论胜利的一方。

曼克辩论已经举行了七次,第一次是2008年5月,辩题是“美国共和党入主白宫世界会更安全”,结果支持观点的正方获胜。2009年6月的题目是“国际援助对发展中国家弊大于利”,也是正方获胜。2010年6月的题目是“要是生病的话,我宁肯在美国,不在加拿大”,谈及美加两国的健保,结果反方获胜。去年 11月是“宗教是世界上一种良善的力量”,虽然正方由英国前首相布雷尔坐镇,但反方取得了胜利。看来,人们需要好好看看宗教在当今世界的作用,尤其是当中国五大“宗教”同台为无神论者月台庆生,人们真要好好想一想。曼克辩论最近一次6月中举行,题目是“21世纪是否属于中国”。

关于中国的辩论

关于中国的辩论,正方是英国经济历史学者费格逊(Niall Ferguson)和中国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反方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和CNN记者扎卡利(Fareed Zakaria)。

费格逊在开场白中说,他认为21世纪属于中国,因为历史上大多数世纪,除了19和20世纪,都属于中国。费格逊的论据并不太有说服力,因为过去不能说明未来,他引述的人口、经济增长、中国学生考试成绩和外汇储备,都是老生常谈,缺乏新意。但费格逊最精明的,是引用基辛格自己书中的论述,他甚至把页数都念出来了,来驳斥反方的观点。

反方的CNN记者扎卡利认为,21世纪不属于中国原因有三,分别为经济、政治、和地缘政治。经济上,没有经济体会以直线方式永远增长,他指出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弊端、房地产泡沫、和增长的低效。中国一个月吸引的外资比印度一年的都多,但中国经济增长率并没比印度高出太多。扎卡利认为中国政治体系已经陷入危机,而从地缘政治看,中国崛起不能在真空中进行,而必须处于敌对邻邦的四面楚歌之中。

辩论的唯一华人是来自清华的一位教授,他显然在委婉的宣扬中共的立场,而没有像其他发言者那样有自己独立、鲜明的见解。他也抓住了基辛格书中美化中共的描述,来抨击反方。清华教授三个论据,是中国发展有动力(energy),中国在寻求复兴(revival),以及中国对世界有影响(influence)。提及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和国人变革的愿望时,他不忘提醒人们中共的90生日,说中共在中国的产生,是由于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而中共建立强国的努力,超过其在全球输出无产阶级革命的企图。毕竟是清华来的,也不愧是中共国的代表。

实质上,大唐盛世和中华复兴,并不是中共当局的心愿,否则他们怎么会全力封杀振兴传统文化的媒体新唐人呢?至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清华教授说中国的发展给非洲带来希望,他大概忘了非洲正对中国的新殖民主义、中国产品在非洲的倾销,都抱有深深的戒心。至于他的中国崛起不同于、也拒绝接受西方模式,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自由化”的翻版。

在回答中国是否会研发出苹果iPhone类的创新产品时,清华教授说中国会的,估计中国一众商家都会为此觉得脸红。教授也忘了,他例举的中国高铁,来自德国和日本;而中国汽车的生产线还没有一条完全是自己开发的,全都是引进的。

显然,体制限制使清华教授在这样的场合不能挥洒自如,最后甚至不知所云,忘了自己本来是应该为中国会在21世纪称霸世界进行辩护的,反而说21世纪属于中国,也属于所有国家。这倒很滑稽,小朋友排排坐,每人都有份。在曲意表达中共韬光养晦、不寻求霸权的政策后,基辛格甚至觉得清华教授该坐到他们反方那一边。

基辛格作为反方发言,指中国面临巨大的国内难题、周边问题,根本不可能主导世界。中国的人口、就业、两亿流民、内陆和沿海的差别,都是对政治体制的挑战。基辛格认为,中国周边14国单独不能威胁中国,但它们可能联合起来,对中国构成威胁。基辛格还巧妙的转移了话题,认为当今的话题不是21世纪是否属于中国,而是中国是否会与其他国家一起和平共处。但基辛格对此并不乐观。

基辛格反驳中国会持续增长,指出三十年内,计划生育会导致每两个工作的人就必须支援一个退休人;而在2005年,相应于每个退休的人,有9个人在工作。基辛格指出,中国内部包括政治体制和经济改革等问题太多,未来几十年都自顾不暇,本世纪内难以在国际上称霸。

西方世界的萌醒

基辛格以88岁高龄参加公开辩论,是有生以来首次,因为他从来都以秘密外交见长。海外知识界称基辛格寡廉鲜耻,在国际政治中利益为上、牺牲原则。中美建交后,基辛格长袖善舞,尽情利用共党高层的礼遇,投桃报李,新华社赞扬他替中国说话“不遗余力” 。基辛格也在中美商业顾问的旗号下收取高昂顾问费,西方媒体讽刺说,周旋于中美之间,他是这个专卖店的寡头。

基辛格“唱衰”中国,许多人出乎意料。这个老牌政客会轻易转向吗?他会放弃当中南海座上客的机会?实际上,扎卡利的精彩论辩和辩论前后民调的结果,说明真正发生的,是西方世界的觉醒。辩论前,对21世纪属于中国的观点,39%的人支持,40%的人反对,21%的人不确定;辩论后,38%的人支持,62%反对。

基辛格的《论中国》(On China)中文版还未问世,中国媒体已开始大肆吹捧。但基辛格的转向,不知中共会如何收场。《论中国》之后,基辛格还将出版《新世界》(The New World),届时人们会更加明晰的认识到,他的中国观是否有了新的转变。◇

本文转自230期【新纪元周刊】“商管智慧”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32/9550.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