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评论

【新纪元】中国专利数据“灌水”外华内虚

【大纪元2011年08月20日讯】近年来,中共核准的专利数目“大跃进”,造成人们以为中国科技创新且迅速发展,事实上,中共在其中运用许多小技巧营造出虚浮的假象。中国的智慧产权问题,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英国《金融时报》的博客于7月20日发表加西亚(Cardiff Garcia)的评论文章《中国的专利问题》(Chinese patent problems)。作者表示,正当中共核准的专利数逐年增加之际,人们不禁质疑这个讯息能否真实反映中国的创新活动。

事实上中共利用工业政策促进专利案件的成长,不代表中国人更专精于创新与发明,而且在专利权执行上,仍然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专利数激增 不等于创新激增

加西亚在文章中指出,中共在1995年只批准3,393件专利,这个数字大约是同年在美国(10万1,419件)和日本(10万9,100件)注册的专利数目的3%。

2004年中共批准的专利申请首次超过韩国。2005年这个数字超过欧洲。2009年中共核准的专利已有12万8,489件,超过韩国(5万6732件)和欧洲专利局(5万1969件)的加总。

《路透社》曾发表长篇大论报导中国专利迅速发展的假象,对此,加西亚并不表认同。他指出,该报导的记者并非国际专利问题的专家,其所引用的资料只不过是在陈述“中共利用工业政策,在既有科技的基础上,加速专利案件的成长”的事实。

换句话说,中共近年来大力推动研发以及农工业转向科技业,自然产生更多专利案件与企业活动,但那不等于说中共将成为发明的主要推手、能有效激励创新。

文章说,正当中国的专利统计资料持续成为热门话题之际,政府内部人员和法律专家都表达了对其专利品质的关注。

《金融时报》曾经在一篇报导中指出,中国的专利数据反映出中共各级政府致力规劝中国公司保护其自身智慧财产权,而政府对专利申请费用的补贴也是导致申请数据膨胀的人为因素。

专家表示,大多数在中国申请的专利都属于新的设计外观或新的样式,这不需要高度的技术创新。国内专利申请者特别喜好这种“功用型专利”(Utility model patents),因为这种专利的准备较快也较容易,不需要经过多次检查,而且成本较低。换言之,“功用型专利”是将新观念应用在既有的产品,传统上很容易取得。

加西亚认为,在美国,以取得专利来衡量创新与否的作法,越来越受到质疑,而事实上它更可能被视为某种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专利标准低

《金融时报》报导说,中国几十年来都是智慧财产窃取者的犯罪天堂,但现在有越来越多公司在中国申请专利,并诉诸法律保障其专利权。

中共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去年受理大约70万件专利申请,远超过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受理的国内专利申请皆为50万件。至于专利诉讼,中国每年有4,000件,超过美国的3,000件,中国人显然更爱打专利官司。

中国的专利大部分属于罗思(Rouse & Co)专利顾问公司的专利律师帕佩佐治(Elliot Papageorgiou)所谓的“迷你专利”(mini-patents),这些专利拥有10年的保护期,在取得上比较不费成本,有关当局也很少调查,有别外国20年保护期的专利标准。

专利被视为竞争手段

即使中国的智慧产权法令仍有很多瑕疵,但其专利诉讼案件每年以超过20%的比例增加,这反映出人们在对待智慧财产的态度上有重大改变。

这种新的态度不只存在于中国公司,也延伸至先前不愿意在中国申请专利的外国公司。一名专利专家说:“他们现在将专利视为可以用来与中国公司竞争的武器之一。”

执行专利权仍是个问题

帕佩佐治表示,在中国落实执行专利权仍是个问题。“中国专利在执行上仍有相当大的改善空间。”

同样隶属罗思公司的专家马蒂亚斯(Diana Matthias)说,向中国法庭证明智慧产权被侵犯是很困难的事。中国的公证人必须目睹侵权的主要部分,与在美国法院打官司相比,这是比较苛求的标准。

到目前为止,中国专利诉讼案件的损失赔偿金额也很低,但那可能会发生变化。近来,中国和外国公司正在关注一起中国电子公司控告法国公司侵权的案例。中国地方法院已裁决该法国公司支付中方4,500万美元的赔偿金。如果该法国公司上诉失败的话,那有可能在中国引发更多专利诉讼案件,甚至是专利申请案件。◇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237期【西方看中国】栏目(2011/08/18刊)

本文连结: http://mag.epochtimes.com/gb/239/9748.htm

新纪元PDF版订阅(52期US$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