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评论

萧净茹: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大纪元2011年08月06日讯】2011年7月22日,北欧国家挪威接连遭遇两起巨大灾难。先于首都奥斯陆市中心政府大楼发生炸弹爆炸实施袭击,随后又在附近的于特岛制造疯狂枪击惨案。两起事件间隔约两个半小时,导致至少76人死亡。事发后,警方逮捕了枪手、挪威籍男子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布雷维克现年32岁,白皮肤,金发碧眼,典型的挪威本土人。

在奥斯陆制造奥斯爆炸事件后,布雷维克潜入市郊于特岛装作救援人员,引诱躲藏的人出来,然后向在那里参加挪威工党青年团活动的人群疯狂扫射。目击者称,即便跳水逃生的青少年也惨遭追杀。

据一位幸存者描述,凶手的手法异常残忍:准备了几把枪,先用自动步枪和散弹枪冲人群扫射,再掏出手枪,在倒下的人头部补上一枪,确保已打死对方。

这种令人不寒而栗的行径确实显露了个人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特质:极端残忍、反人道、不循常理。

制造这场血腥惨案的凶手给挪威人民的心灵带来在长时间内难以愈合的创伤。世界在感同身受挪威人民这种切肤之痛的同时,都在思索:我们如何防范这种个人极端主义的危害?如何消除恐怖主义的威胁?

1982年,海外学者张灏先生发表的论文《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中讲到:对于人性中幽暗的这一面,必须要有十分的警觉。“幽暗意识”,是指“对人性与人世中的种种黑暗势力的正视和省悟”。尽管人有其尊严的一面,但是也有其根深蒂固的堕落的一面。

他认为人性中有一种反常的罪恶与残暴叫“极恶”,出于人性弱点的底层深处不可解释的东西。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可能藏着一个希特勒。例如:“文革”时,天真无邪的青少年可以把校长活活打死;纳粹集中营里的守卫可以一面听古典音乐,一面稀松平常地“执行任务”。

制造挪威爆炸枪击案的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他的爱好、政治主张以及他制造这两起袭击事件的目地都是出于对伊斯兰等多元文化的仇恨,因此他杀人的手段极其残忍。目地是满足他极端主义和个人恐怖主义的仇恨心理的发泄。这个杀人魔王的暴行就是这种人性“极恶”的表现,就是这种人性的堕落。

这种现象如何理解、又该如何解决?除了外在上去除这种罪恶滋生的条件和土壤外,更重要的应该从人性的内在上寻找出路。

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由于后天习染了不同的性情才导致善与恶的不同。

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认为:人本来就具有人伦纲常、先天善性、本然之心。人之所以会向恶,就在于其先天之善被后天的物欲所污染,人的本性被蒙蔽而得不到彰显。因此,他主张人收敛私欲的扩张。

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本善。但不注意保养会变恶,得出了需要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结论;荀子主张本恶。认为人性恶,才需要后天的道德礼法教化,以改变人的本性。

总之,儒家相信修身,内圣外王,认为通过道德的反思,精神的修炼,可以把人性中坏的一面化掉,可以净化这个人。

基督教认为:人有神性也有魔性。人因为是上帝造成的,所以有尊严。但是,每个人都会造孽的,都会闯大祸的。你必须用制度把它框住。用道德修养、用精神上的净化来解决问题。

希望挪威人民和政府能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以此为契机,在国内兴起道德修养和精神修炼的社会氛围,化掉人性中坏的一面,从而根除恐怖主义和个人极端主义的毒瘤与隐患。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让往日富庶祥和的挪威拥有永久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