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大学募款成重任 台校长各显神通

【大纪元9月1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思宇台北15日电)教育部补助各大学经费近年未增加,但各大学要发展,所需经费逐年增加,自筹经费相对增多,校长就必须要开拓财源,找钱已成为校长重要任务。学校不同,校长感受也不同。

在美国,大学募款的经费占学校经费的比例非常高,捐款给大学在社会上形成风气。相较之下,台湾民众仍是习惯捐款给宗教团体,这点就让校长们很头痛。

中央大学今天多了一笔新台币1亿元的捐款,补助薄膜技术中心。校长蒋伟宁说,台湾各大学募款的风气正在发展当中,而校务基金经费没有增加,募款就成为校长的重要任务,他希望5年募得10亿元。

是否会觉得压力很大?蒋伟宁说,不会,会努力做,且相信事在人为。蒋伟宁还说,加强学生、校友的认同,会比较愿意回馈。

培育师资出名的台湾师范大学校长张国恩,上任后相当努力募款,还在学校网站首页开辟“捐一块钱的力量”专区。他坦言“不是太好募”,虽然辛苦,还是要做。现在他到处向画家校友募集“画”,希望募到100幅画,增加校务基金收入。

台湾大学拿了政府5年500亿元计划中最多的经费,加上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等研究经费、学生学费等,募款占学校支出经费比例非常低,恐不到1%,台大募款压力较低。台大主秘张培仁说,有了捐款的帮忙,有利于计划的推动。

张培仁说,如果有特定目的、用途,如兴建教学大楼,募款就比较容易,台大有专门负责募款的副校长,台大基本上对募款的态度是“尽力而为”。

全台湾最不担心募款问题的恐怕是刚成立的金门大学。金门是侨乡,外出到东南亚打拼的乡亲事业有成,知道金门成立大学,捐款源源不绝,包括世界知名的企业家如杨忠礼、张允中、黄祖耀等,捐款都上千万新台币。

校长李金振到新加坡拜访侨领,等电梯时,就有人希望“拜托”李金振一件事情,原来是要“拜托”拿100万元给金门大学;在金门时,李金振开车载侨领到餐厅,车上侨领就说要捐100万元。

侨领捐资兴学,李金振形容“就像女儿回娘家”的心情,所以募款对李金振来说是“轻轻松松”。前卫生署长杨志良到金门大学任教记者会上,杨志良就说“校长的口袋很深”。

成功大学今年请来前财政部长何志钦担任副校长,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外募款。成大另一位副校长颜鸿森说,在学费政策等因素影响下,对外募款是学校必走的健康道路,但是募款现在还未成形,他以母校美国普渡大学为例,每年都会收到学校寄给校友的卡片。

教育部高教司长何卓飞坦言,教育部补助各大学经费近年来没有增加,但是教师调薪、学校发展等影响,学校自筹经费要增加,就考验校长的募款能力,大学校长的压力“当然很大”。

学校要如何拓展财源?何卓飞说,希望大家一起来想想办法,改变社会风气。他认为,现在学校可以努力培养学生的向心力,深耕教育未来的捐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