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手札

桃园龟山 .福源山步道

福源山步道位于桃园龟山乡福源村,早年曾是兔仔坑通往莺歌的一条山路捷径。产业道路开通后,旧路荒废一甲子, 后来在福源村村长协商地主同意后,村民共同努力整路,历经三年时间,终于完成这条步道。

全长2.2公里的福源山步道,沿途栽种杜鹃、凤仙、波斯菊、太阳花等十数种花卉,也种植油桐、山樱花等树木供游客观赏。 步道终点为莺歌镇著名的“千年大榕树”,并设有观景台,可以眺览林口台地、台北盆地的景色。

福源山步道的登山口位于龟山湖山街88巷内,过大丘田桥后,绕一小段山边道路,即抵达登山口前的停车场。 大丘田桥旁也有河滨步道可以直接通往登山口。桥旁路边有空位可以停车,所以我就从大丘田桥出发。

沿着河岸步行约二、三分钟,即来到登山口停车场,续走一小段柏油路,即抵达正式的登山口。 先是一小段石阶路,沿着槟榔园的外围,上坡经过一间废弃的农寮后,抵达上方的竹林, 石阶路至此消失,接着是宽约二米的土路。步道设有铁栏路障,以防民众骑着越野机车进入,由此可见福源山步道的路况相当良好。

笔直的土路沿着竹林旁,缓缓上行,沿途铺设了木板土阶以利人行, 路径保持自然原味,林幽径雅,景致怡人。这个季节,杜鹃花正绽放娇美,花朵红白粉紫争艳。

步道途中,俯瞰山脚下的兔仔坑地区

穿出林中,爬至高处,陆续经过两座铁架凉亭,走于开阔的山岭之上,视野渐开展, 但见前方山峦横亘,这整个山区涵盖了龟山、莺歌、树林地区,山峦连成一气,山峰无数。

弯过一处小丘,来到另一处林间开阔处, 左侧下方的坑谷有大片谷地,正在整地中,附近的聚落就是兔仔坑(兔子坑)了。

兔仔坑的地名颇为特殊,令人心生好奇。或说起源于早期此地坑谷有许多野兔; 或说日治初期本地开采煤坑,闽南语音的“炭仔坑”,音似“兔仔坑”,因而得名; 或说因此地坑谷地形隐密,早期有土匪出没,而被称为“土匪坑”,“土”与“兔”音近, 因土匪坑地名不雅,所以改称“兔仔坑”。何者为是?由于时间久远,地方耆老亦不敢确定,所以有三种说法。

查1904年的《台湾堡图》,此地已设有兔仔坑庄,而清朝同治年间的《淡水厅志》(1871)记载, 桃涧堡设有二十九庄,其中并无兔仔坑庄,则兔仔坑庄可能设于晚清的台北府时代或日治初期, 则或许与当时本地开始开采煤矿有关。

不过当时台湾很多地方都开采煤矿,何以独独此地产生“兔仔坑”的地名?土匪坑的说法亦然。 早期台湾“三年一小乱,五年一大乱”,何处没有“土匪坑”?又为何独有此地的土匪坑产生“兔仔坑”的地名?

台湾的地名以动物命名极为普遍,或取地貌形似(如狮山、虎寮、象鼻),或者当地真的有此动物(如鹿窟、鹿寮), 但以兔子为名的地名则极为罕见。这里有可能是曾经坑谷多野兔而得名吗?我也感到怀疑。

用“兔仔坑”搜寻清代台湾文献的数位资料库,确实找到了“兔仔坑”的地名,出现于乾隆53年(1788)的官方屯租奏议, 只是未确切指明座落于何处。但也由此可见,十八世纪的台湾已有“兔仔坑”的地名, 则此地坑谷曾有野兔蹦跳的情景,也并非不可能。

[[4]]

Tony家也有“兔仔坑”(女儿养的宠物)

4号凉亭上方的观景点

由此续行,经过一小段上坡的木板土阶,右侧有片小竹林,竹林下有一棱角分明的小石块,似为人工砌造,引起了我的注意。

趋近俯身检视,石块背对步道的另一侧竟然有草书刻字,似为“后”字。附近却无任何坟墓, 石块可能是消失古墓的残迹,可做为古道的证据之一。

接着就来到木造的2号凉亭,是一处主要的休憩区,辟地为花园,有栽种不少各式花木, 不少游客在这里休憩。续往上行,便是主要的爬升段,有上坡土路,也有木板土阶,爬至更高的山棱, 地势愈高,展望愈佳,沿途分别经过3号、4号木亭。

4号木亭后方有突出的岩石,是展望佳的观景点。立于岩上,可以眺览龟山风光,附近的龟山、 树林交界的大栋山也在视野范围内。这里的岩石被民众凿成数个小石池,栽种莲花,成为山中一小景。

续行仍为宽大的土路,缓缓爬向福源山。途中路旁有一块造形奇特的岩石立于道旁, 似人有头颈,为天然风化或海蚀形成的奇岩。附近有右岔路通往大湖山。续行约二、三分钟,右侧有小径通往路旁树林内的小丘,就是福源山了。

[[7]]

路旁奇特的岩石。头及颈部是一体成形的

莺歌1号大榕树(大树公)

福源山,海拔320公尺,无基石,山名的由来,应是因为山脚下的福源村了。

福源村原属兔坑村, 因人口渐多,而于民国87年(1998)独立设村。只是不知先有福源山,所以成为村名, 或是新设福源村后,才以村名此为山名?

过福源山后,变成下坡路,来到一小鞍部,与一条横向的山径交叉,左往石云寺及兔仔坑, 右往圳仔坑头及中坑聚落,这条山径是昔日两地山区之间的越岭古道。续行不远, 路旁立有“8大百年老榕巡礼净山活动”的标志。

前方出现一条右岔路小径,从小径爬上一座小山头,山头有一棵老榕树, 为6号大榕树,树龄约110年,外观并不突出,像是几棵细瘦的榕树靠拢丛聚, 并无壮硕的树干。树前有小空地,有石块可坐,前可眺览附近山景。树上贴有标志,称这座小山头为“圳头山”。

续行即接回主步道,前行六、七分钟,遇岔路,取右行,随即抵达福源山步道的终点的1号大榕树。 这棵老榕树就是当地俗称的“千年大榕树”,又称“大树公”。

大树公比刚才的6号榕树规模大得许多,树干恣逞,左右横生达十几公尺,如伸张的鹰爪。 老榕树不似一般榕树端正挺立,而像似风切树,树干横斜生长,又或许是老树高龄, 不堪风摧雨打,因此树干湾曲如老人佝偻模样。

福源山步道终点的观景平台

大树公的树下供奉一座小土地公庙,而所谓的“千年大榕树”,“千年”应只是形容词, 就如同“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太湖浪高一千尺”,文人渲染用语而已。 现在已立解说牌,1号大榕树树龄推估约300年。

福源山步道的终点接石灰坑山产业道路,另有山径可登望湖山,续往石炭坑山、大栋山。 路旁设有一座观景平台,此地视野辽阔,展望绝佳,可惜遇天气灰濛,台北盆地一片朦胧而已。

平台旁有步道通往莺歌忠义宫,途中可衔接牛灶坑山、莺歌石步道,通往莺歌老街。 这里立有一块莺歌登山地图,列出这片山区的登山步道,并予命名,总计24条步道。8棵百年老榕就分散在这片山区内,但并没有特别标示位置。 1号大榕树应是其中最大的一棵,也最容易亲近,从莺歌或龟山开车上山,都可以到达这里。

福源山步道,海拔落差约240公尺,还算平缓,而路况佳,又能保有自然朴质的山林环境。 2.2公里,快则一个小时,慢则七、八十分钟就可以走完。一路缓缓上爬,沿途有凉亭可休息, 终点有百年大榕及观景平台可眺览台北山水之胜,可称得上是一条优质怡人的登山步道。

旅游日期:2012.03.02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从大丘田桥沿着河岸走往福源山步道登山口。


续走一小段柏油路,前方即为正式的登山口。


一小段平缓的石阶路,通过槟榔园。


步道旁的木造农寮,为废弃的养鸡寮。


石阶步道绕过槟榔园,爬向山棱。


变成土路,木板土阶与土路并行。


岭上土路宽阔,视野开展


抵达2号凉亭前的小土阶,路旁有疑似“后”字的小石碑。


2号凉亭,种植不少花草树木,为主要的休憩区。


木板土阶。爬向更高处的山岭。


上岭之后,又变成宽阔平缓的土路。


4号凉亭后方的岩石观景点眺望大栋山。


爬向福源山。山路很平缓。


过福源山,变成下坡路。过鞍部,又变成上坡路


莺歌6号大榕树。圳头山。


福源山。无基石。林中无展望。


莺歌1号大榕树(大树公)。


观景平台旁,有步道续通往忠义宫。


福源山步道,也可以昵称为“兔仔坑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