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组图:汇通天下特展 “钱”的历史文化艺术

人气: 70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2年11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台北报导)“汇通天下─从钱庄到现代银行”特展在台湾国立国父纪念馆展出600余件文物。策展人北艺大博物馆研究所教授刘惠媛接受记者采访说,“钱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的历史,也是创新观念与技术的历史。”

孙中山像开国纪念银币。(摄影:钟元翻摄/大纪元)

她表示,钱、银行、金融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特展是从教育为出发点的历史文物展。展场设计师、前中华民国室内设计协会理事长姚政仲说,虽然我们讲钱是有“铜臭味” ,但健康看待“钱”事实上有非常多意涵,“特展可以认识钱币的历史、文化及艺术。”

郑家集杨德兴号牛角钱庄印章,属于较大型的印章,周围文字为《朱子家训》全文,共522字,每字仅有米粒大米的大小。由于防伪需要经常更换,故该印章切去一角以示作废。(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汇通天下─从钱庄到现代银行”特展即日起至12月7日在国立国父纪念馆2楼中山国家画廊展出,由国立国父纪念馆、永丰金控、中国工商银行共同主办,展览从早期钱庄到现代银行,带领观众探索货币与银行的发展演变。

玉贝-商或周(上),铜贝-商或周(下)。(摄影:国立历史博物馆藏,钟元翻摄/大纪元)

刘惠媛表示,钱、银行、金融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我们在道德上又好像谈钱不太好,就造成对钱是“愈近愈陌生。”她介绍,人类最早由贝壳做钱开始,到春秋战国时代出现金属铸币,及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官方设计铸造了“外圆内方”的铜钱形制,从货币发展的历史来看,钱一直和社会政治经济都息息相关。

李韵记恒隆往来折。(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钱庄与银行 专门处理“钱”的机构

钱庄是中国传统社会重要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以银两和银元的存款及贷款业务为主,清末已相当具规模。清末民初,逐渐出现了中外合资的银行,也有钱庄与洋行合作,引进西方银行的经营方法,最终转型成为现代银行。

汇通天下策展人北艺大刘惠媛教授。(摄影:钟元/大纪元)

刘惠媛表示,人类发明了纸钞以后,就不用带着沉重的银锭,“你做生意可以去到更远的地方,或可以将经济规模做的更大。”她说,其实这些就是银行的制度,也就是因应经济的发展,产生改变世界的一些观念,“钱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的历史,也是创新观念与技术的历史。”

[[1]]

美国裴罗氏牌银行记账机,20世纪30年代,上海一些大银行引进美国生产的记账机用于日常使用。该机器功能强大,具有记账、计算、记忆等功能。(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刘惠媛说,从前我们比较容易忽略这些东西,希望藉由这个展览,大家可以发现我们其实身处其中,经济史也是社会通史的一部分。特展基本上是历史文物展,她想把历史教育做的比较活泼、生动,有趣味性及艺术性,也希望大家可以在这里发现很多钱的典故和钱的生活小智慧。

汇通天下展场设计师、前中华民国室内设计协会理事长姚政仲。(姚政仲脸书)

春秋时期齐国刀币。(国立历史博物馆)

姚政仲说,由钱币从古到今的发展过程,可以认识钱币的历史文化艺术,其实图案、造型都是艺术;甚至有很多政治在里面,因为政治环境安定与否,以及国家对货币的各种政策,是否能让整体经济健康,都会对币值有影响。

西汉柿子金饼,西汉黄金货币形制多为圆饼形。(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刘惠媛分享,除了展示的历史文物有教育性,可以学习钱的历史或防伪的知识,比较有趣的是“我也很想让小朋友也能来参与,所以有一个互动区,也让他们拓印很多很漂亮的钱、印章,就是希望把钱的历史跟我们的生活产生一种连结,我觉得应该蛮好玩的!”

“五天”官钱号钱票。(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汇兑惊奇-飞钱

古时候交通不便,将贵重银两运往他处,旅途中存在许多风险,因此专门护送贵重货品或钜额银两的“镖局”应运而生。押镖过程不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金钱与人力;而且在做大宗生意时,也显得“现银交收”的不便。

唐朝的“飞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汇兑,亦即交款于甲地,取款于乙地。到了宋真宗景德年间至大中祥符年间,四川16户富商共同发行纸币称之为“交子”,性质类似现代的支票。

[[10]]

北宋-崇宁通宝折十,北宋宋徽宗时期的年号钱,有徽宗亲笔的瘦金体钱文。(国立历史博物馆)

皇家美学:御书钱

由皇帝亲笔题写“钱文”的钱币称御书钱,是宋朝独特的造币文化,铸钱工艺中以宋徽宗题写的瘦金体钱文“大观通宝”及“崇宁通宝”,瘦直挺拔、劲健有力最为精美。

永丰金控董事长何寿川。(摄影:钟元/大纪元)

货币战争

永丰金控董事长何寿川表示,2008年的金融海啸引发了一场挑战金融的货币战争。欧美大量藉由印钞救景气,大量的量化宽松政策,结果造成货币价值出现巨大波动,不仅让新兴国家通膨压力升高,也导致世界金融体系不稳定。藉由此展览鉴古知今,特别深具意义。

“很多人讲货币战争这件事,其实政府是最大的操手。”刘惠媛说,美国货币宽松其实就是“以邻为壑”,他们一直印钱就会影响到我们。

清代开炉钱树,一炉所出因未曾錾切而与槽铜连成一体的一串钱,看去仿佛枝叶对称的小树,故称之为钱树,此钱树共21枚钱币,光绪年间铸造。(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姚政仲说,金融危机让我们省思国家追求经济繁荣的意义,盲目追求GDP的成长,扩张消费其实是潜在的社会问题,政府靠过度举债和印钞票来维持经济 ,带来的通膨压力,钱就变的不值钱了。

蒋介石与国父孙中山。(网路图片)

动荡的年代-恶性通货膨胀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积弱不振被列强欺负,国父孙中山推翻满清,创造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蒋介石继承国父孙中山志业,1927年他率军北伐完成中国统一大业,并在二次大战中担任中华民国国军总司令,带领军民浴血抗日8年,国军打到抗战胜利,已经是民穷财尽。

毛泽东和中共表面上拥护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抗日,背地里对日军游而不击,破坏抗日。日本投降之后,国共爆发了内战,苏联红军迅速占领东北,把日本关东军的军火装备提供给中共。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1935年由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贬值严重。

人们拿着大把大把钞票上街购物,银行行员无奈地数着堆积如山的纸钞。(摄影:钟元翻摄/大纪元)

1949年在上海60亿元仅能买到77粒米

由于恶性通货膨胀,当年民众上街购物都须携带大捆钞票;最常见的街头景像是民众拿着成捆钞票或驮着一袋纸钞去购买日用品。当时人们蜂拥至银行挤兑黄金,银行的职员面对着小山丘般高的纸钞,忙着清点数都数不完的钞票。

六十亿元银行券,此为中国货币史上最大面额的纸币。(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1948年政府下令发行“金圆券”停止法币流通,按1比300万的比率兑换法币,当时通货膨胀的速度惊人。到了1949年新疆省银行所发行的“陆拾亿圆”,这张中国货币史上最大面额的纸币,在当时的上海市场上仅能买到77粒米。

动荡的年代-恶性通膨时期景象。(摄影:钟元翻摄/大纪元)

1949年在台湾 4万元旧台币换一块钱新台币

通货膨胀让人们对货币的信心荡然无存。当人们扛着一扁担的钞票,连一碗面都吃不起时,一拿到钱就得赶快花掉。一颗蛋7,200元,一斗米24万5,000元。寄一封信到中国大陆广州的邮资要7万多元,一个月的薪水大约是100万元。1949年6月,台湾省政府宣布实行币制改革,发行“新台币”,将从前发行的台币称为“旧台币”,以旧台币4万圆兑换新台币壹圆的比率进行更换。

刘惠媛说,当时在台湾及大陆通膨非常严重,“就是在那种时代人们是蛮无助的!”她提到,知史鉴今从历史学习到经验,我们把钱的知识、银行的制度、银行的技术多了解,认识到钱的历史及厚度,钱就不只是数字而已。

蒋介石虽败于惯于阴谋、趁机坐大的中共,但守住了台湾,保留并复兴了传统中华文化,使中华民国以其自由、民主、富裕的形象为全世界华人树立了典范。

国父墨宝。(摄影:钟元翻摄/大纪元)

面对不景气 思考追求钱的品质

面对台湾的经济不景气,姚政仲说,台湾迈向高所得国家行列,过往大家习惯高度成长,现在经济成长放缓,在这样的时代里面,钱有无办法追求更好的品质?他提到,过去当大家都习惯于舶来品消费或大量进口的方式,这时不妨在内需与消费上重新去认识。在消费里面追求品质,也就是所有的商业商家,更要求注重品质改进。大家改变思维多注重国货,也就是台湾本土国内的消费,这也是台湾经济很好的转机。

大清银行兑换券拾元。(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集腋成裘健康看钱 政府要照顾弱势族群

面对金融风暴的因应之道,刘惠媛说,就是爱惜金钱,储蓄是很好的观念,“因为你要先累积才有财富,储蓄是最好的方法;爱惜资源、互助互惠都是很好的。”

姚政仲说,储蓄可以让生活品质有帮助或改善。他说,不见得有钱生活品质就一定好,也不见得没钱生活品质就一定不好。我们如何去善用现有的财富去发挥,不要那么奢侈,如果跟钱建立非常健康、永续的观念,安贫乐道注重精神面,健康看钱可以提升生活品质。

姚政仲表示,台湾有很多慈善的公益团体,他们非常活跃对台湾是很好的。但政府要照顾弱势族群、团体,均富才能让台湾社会安定,“一个社会的成长、繁荣,绝对不能忽略底层弱势的族群。”

(责任编辑:孙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