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新闻

如何确保节假日旅游健康愉快(中)

节假日就要到了。许多人或家庭已经开始计划外出旅游。这里列出一些旅游当中应注意的事项,供您参考,也祝愿您在繁忙了一年的岁尾有一个愉快,健康,安全的旅游历程。

2. 旅游中常见的问题

A. 失眠

玩了一天,有些人就是怎么样都无法入睡,这可能是由于不习惯、时差等原因引起的。

为了克服失眠,可以利用你已经养成的睡觉前的前奏曲,比如刷牙,看书等,或者利用你习惯的睡眠环境,如床铺、被褥、枕头等,来激发你的睡觉欲望。旅游期间尽可能维持平常睡前习惯,可以请室友按时就寝或按时睡觉,睡前泡个温水澡,上床前调整检查一下寝具,都有助于睡眠。

B. 脚肿

旅游观光不管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坐着、站着和行走都较多,时间一长,腿脚便会肿起来。医学上把这种由于旅游引起而查无其他原因的腿脚肿称为旅游性腿脚肿。

旅游途中腿脚的位置较低,加上地球的引力作用,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不畅,血液长时间在静脉中淤积,使腿脚血管的压力增加,于是毛细血管扩张..

血液中的水分通过血管壁渗透到血管外的皮下,皮下水分积聚多了,便形成腿脚肿胀等。另外,人体长时间保持直立状态,还可使身体大量分泌醛固酮,这种激素能调解水分和盐分的代谢,使肾脏排出水盐的作用减弱,造成大量水盐在身体里潴留,使腿脚的水肿加重。

为了防止旅游性腿脚肿,须注意以下几点:

要妥善安排旅游的时间和路线,不要赶得太紧,游完一个景点后要休息一会,注意劳逸结合。不要逞强一直走路,选择柔软、舒适、防滑的旧鞋。

途中要注意体位的变化,站立和行走一段时间后,要坐一会或平躺一会,并把两腿翘起来。长时间坐车船时,要把两腿抬高,便于腿脚的静脉血液回流。

外出旅游需要长时间走街或登山时,最好打上松紧合适的绑腿,或用宽布带在小腿上缠几圈,用别针固定住。

(d) 每天旅游完以后,用热水烫脚,使脚部的血管扩张,便于血液回流。

(e) 万一发生了旅游性腿脚肿,要平卧休息一两天,抬高腿脚,使其高于心脏的位置,便于血液回流,一两天即可好转。若腿脚肿仍不减轻,就要请医生进一步治疗。

C. 水土不服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的皮肤、黏膜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都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存在,这些菌群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彼此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维持着人体与外界的平衡,这些正常菌群对人体不仅无害,反而有益。这在医学上被称为生态平衡。

当人们外出时,环境的变化使得机体各部的正常菌群在种类、数量、毒力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有些平时与机体共存的致病菌由于得不到制约,就会使人得病,而那些平时正常提供营养物质、帮助消化吸收的细菌也会受到抑制而减少,从而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另外,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国家,如亚洲、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亦会频频发生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部绞痛、发烧、或便中带血等胃肠方面的问题。大多数症状有其限度,约持续3至4天,通常不需特别治疗即可痊愈,但也有10%的人会拖至一星期以上也未见好转。若患者腹泻带血、发高烧,症状严重则须立即求医。此外,小孩症状通常较大人严重。

若旅行中发生腹泻,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尽速就医。但往往旅游途中就医不便,因此若症状轻微,可适度补充水分及电解质,若一时找不到,可用加温开水稀释过的运动饮料、苏打水、果汁替代。饮食方面以清淡为主,可吃一些高淀粉食物,如土司、马铃薯、苏打饼或不油腻的咸饼干,并避免服用奶类、乳制品。

要防止和克服水土不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旅游前和旅游时要保证睡眠。旅游者由于旅行疲劳、饮食习惯的改变、精神紧张、气候时差的变化而使身体抗病力降低,容易水土不服。足够睡眠能降低水土不服的发生率。

注意饮食卫生,尤其是饮用水卫生。不要喝生水和劣质饮料,土特产也不要吃太多。

勿用生水刷牙或漱口,尤其当口腔或牙龈有伤口时。

(d) 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冰块或冰品。

(e) 慎选熟食且不随便吃路边摊食物。

(F) 吃水果需要自行削皮。

(g) 避免食用未杀过菌的牛奶和乳制品。

每到一处,应先吃当地的豆腐、青菜,可预防水土不服和腹泻。

(i) 嚼西洋参片,可提高身体免疫力。体质弱的人,出游时带一些西洋参片,每天泡水喝或咀嚼,对预防水土不服有一定效用。

对于当地一些有特色的地方食品,尽可能为孩子选择对肠胃刺激小、容易消化的食品,不要贪食。

D. 中暑

夏季 高温时节出行旅游,很容易中暑。为防止中枢,必须掌握以下五大要点:

旅游时应穿白色、浅色或素色衣服。

应戴隔热帽,草帽等对阳光有折射作用的帽子。

出发时间应提早,中午需休息,尽量避开最热的时间出行,选择在下午三四点钟以后再进行旅游活动。

(d) 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

(e) 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万金油、风油精、十滴水、薄荷锭等。

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处躺下休息,给病人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头部和颈部。让病人服些人丹或十滴水。若病人昏倒,可用手指掐压病人的人中穴或针刺双手十指指尖的十萱穴位,并及时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

E. 脱水

在炎热的气候里旅游会大量出汗,散发体温,若此时补液不足,将导致脱水,轻者产生口渴、尿少、疲劳、肌肉抽筋,重者发生中暑,高烧、甚至危及生命。此类事件在肥胖者、年老体弱和疲劳者中更容易发生。

如何早期识别并预防脱水?。“口渴感”是十分重要的脱水信号,它告诉我们身体已经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液体。但是“口渴”并不是唯一的信号。在这之前,有些人往往已出现尿量减少,尿色变深,皮肤起皱,体力疲劳,食欲下降等早期症状。脱水进一步发展,症状加重,还可以表现为情绪烦燥、体温升高、心率加快、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协调能力减退等,当脱水达到以上状态时,表明脱水已影响人体细胞和组织器官。如不及时纠正,将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严重脱水。 因此,“预防脱水”,首先应该重视脱水的早期症状。

旅游时要防止脱水,就应及时并多多补充水分。

如何正确的补充水分?首先,在旅途中要经常喝一些淡盐水,可以补充人体由于大量排汗而带走的无机盐。最简便的办法是在500毫升饮用水里加上1克盐,并适时饮用,既可补充肌体需要,也可防止电解质紊乱。其次,喝水要次多量少,口渴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且饮用量少,合理的方式是,喝水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个小时。

再次,不要贪图一时痛快,暴饮冷饮。旅游出行过程中,人的身体会产生很多的热量,使体内的器官处在比平时热得多的状态之中。此时大量喝冷饮,会使喉咙、食管、胃等器官遇冷而急剧收缩,使人感到不适,俗称炸肺。专家建议,旅行者最好不要喝5摄氏度以下的饮料,喝10摄氏度左右的淡盐水比较科学。因为这样既可达到降温解渴的目的,又不伤及肠胃,还能及时补充人体需要的盐分。

F. 晒伤

外出旅游户,外活动时间长,日晒强度大,特别是夏季,预防晒伤也很重要。

首先,备足防晒用品,诸如草帽、太阳镜、遮阳伞,防晒霜等。浅色衣服吸热慢、散热快、穿着凉爽,因此既可防晒又可防暑。

其次,旅行途中,切不可贪恋美景而整日处于阳光的照射中。上午10时到下午3时是日照最强烈的时段,在这一时段最好选择一些室内活动避免暴晒,以减少UVB的辐射,对于UVB敏感者尤为有效。如无法避免,则应穿着保护性的服装并戴上编织紧密的帽子,最好别忘记戴上手套。

(责任编辑:张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