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人物

悲戚一生的朝鲜末代公主

韩国公开德惠翁主遗物

导言:近日,朝鲜王朝最后一位公主–德惠翁主的遗物,在韩国景福宫西部的国立故宫博物馆展出。展出的遗物中不仅充满韩民族的气质和精神,还有韩民族特有的典雅华贵之美的韩服。

中国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一生命运多舛,而被日本帝国所灭的朝鲜,最后一位王孙德惠翁主也同样不幸。

穿唐衣的德惠翁主13岁时照片(图片提供:国立古宫博物馆)


德惠翁主悲戚的一生

韩日合邦后,朝鲜高宗(1852~1919)三儿一女中最小的女儿德惠翁主,于1912年在德寿宫出生,由于最疼爱她、保护她的高宗在她7岁时就离世,失去了保护者的她在14岁时就被强制去日本留学,这也使得高傲伶俐的公主从此变得郁郁寡欢。

后来由于政治上的考量,德惠翁主在20岁时被强制跟日本马岛藩主之子-宗武志联姻,因常年漂泊在海外,再加上思乡的孤独,德惠翁主脸上时常面无表情,眼中只有无尽的冷漠和茫然。随后也因常年精神上的压抑,使得德惠翁主患了一种神经性疾病“早发性痴呆症”,根据现有的纪录看来,这虽然是一桩政治婚姻,但宗武志相当地照顾德惠翁主,但即使在丈夫的照护下,德惠翁主的病情依然持续地恶化。

1953年(一说1955年),德惠翁主她的宗族李王家,向宗武志的家族要求让两人离婚,这个要求后来被实现了,德惠翁主又变的孤苦无依,不久在1955年,德惠翁主一生唯一的子女宗正惠过世,德惠翁主的病情在持续恶化最后终于完全失去意识。

1945年韩国解放后,因当时韩国没有掌握政权因而德惠翁主无法回到祖国。直到朴正熙总统主政的1962年,朴正熙听闻德惠翁主遭遇后不禁鼻酸,并迅速安排德惠翁主回国安养。归国后在亲情温暖之下,德惠翁主恢复意识,病情日见好转,后栖身在昌德宫樂善斋内的寿康斋直至78岁寿终。

遗物韩民族的气质和精神

为纪念韩国德惠翁主归国50周年、诞生100周年之时,在日本博物馆的协助下,德惠翁主在日本时的100余件遗物得以展出。

五色通身裙(20世纪初):据推断是德惠翁主五岁之前穿过的五色通身裙。这件五色通身裙和一般的袍子样子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各部分用各种颜色相互协调而成。五色通身裙的五方色还包括各种颜色相互协调,包含了希望穿衣人能够成长为一个拥有圆满品性的人的内涵。(照片提供:文化学园服饰博物馆)



半回装连衣裤和裙子:松花色的连衣裤和津粉红裙。是未婚女子过门之前的代表性服饰。领子•袖口•腋下•衣带用不同颜色的叫“三回装”,只有领子•袖口•衣带用不同颜色的则叫作“半回装”。这件衣服用夏季常穿的面料制成,精巧的做工使得上衣的曲线自然美丽。衣服胸部位置以相同方法缝制处理,让这件上衣非常合身,充分体现了韩服的品质。(照片提供:文化学园服饰博物馆)


展品包括从德惠翁主儿时穿过的服饰到留学日本时带去的韩服,还有结婚时的嫁妆,都被日本东京文化学园服饰博物馆和位于福冈的九州国立博物馆所收藏,另外她从出生到去世留下的照片也很丰富。从她遗留的照片看,拥有公主的气质和她儿时的聪颖伶俐,和后期悲情忧伤的身影给人一种深深的痛。据悉,准备此次展出的工作人员都说看着德惠翁主的一件件遗物都不禁泪下。

饰物(20世纪初):镀金葫芦瓶样式的三作佩饰。顶部打有菊花结并穿着珊瑚扣。德惠翁主结婚时从高宗的继妃金氏那里收到的礼物。(照片提供:九州国立博物馆)


唐衣的金箔样本(1837年):为制作唐衣上的花纹,在木板上刻出“寿”、“福”字样和石榴花纹。经确认这个金箔样本和德惠翁主所穿唐衣肩膀处的花纹极为相似。(照片提供:国立故宫博物馆)



精致小巧的银饰品粮柜和锅子。粮柜尺寸为6x9x7.8cm,锅的直径为6.2cm,高9.5cm,这是小装饰品的尺寸。银饰品分别存放在两格的木箱里,拉出木箱的抽屉就可以看到。这是为让德惠翁主在日本想家时能赏玩而制作的。(照片提供:九州国立博物馆)


国家虽然灭亡,但保留下来的朝鲜文物确实很漂亮。也许当时为德惠翁主缝制衣裳的人们也是为了能让朝鲜的服饰保留下来而竭尽全力。不知是否因为如此,以往任何韩服似乎都比不上这次公开的这些遗物精致漂亮。粮柜(装米的柜子)和锅模样精致的小装饰品也令人印象深刻,这些遗物不仅记录了德惠翁主的一生悲欢离合,同时也承载着韩民族的气质和精神。◇

(文:徐孝彬)(责任编辑:王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