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

归还车钱的老先生

赵爷爷八十高龄,身体硬朗,平素生活节俭,喜欢用回收物做些艺术品自娱,为人亦热心公益,常帮邻居的忙。一日他工作时不慎伤到眼睛,就自行坐车到医院检查,由于满70岁以上的老人,政府核发一张悠游卡,可以免费坐车,赵爷爷平常很少出门,这次因为眼睛痛就坐个车,等看完诊后回程上车,司机一直无法操作这张卡片,来的时候没问题,这辆车不能操作,应该是机器的问题,这位司机先生就叫赵爷爷自行付费,赵爷爷说他身上没带钱,司机就赶他下车。

赵爷爷在街头不知如何是好,最后转身走回医院,见有辆救护车正要出车,赵爷爷就问司机顺不顺路,能否搭载他一程?司机说有任务在身不方便,就拿出20元给他坐车回家。

赵爷爷回到家,翌日专程再到那家医院找寻昨日借他20元的那位司机先生,由于不知对方姓氏,赵爷爷至柜台询问昨日出车的那位司机,服务人员问明排班时间的轮值人员,找到这位司机先生,赵爷爷就将20元交给他。司机先生笑着对赵爷爷说:“老伯你来回的钱都不止这20元了,不必归还,送你坐车。”赵爷爷:“不行!无功不受禄,有借有还,借人钱,没有还我会睡不着觉。”赵爷爷还写了一张字条请服务台人员转交给该院的院长,让院长知道这位司机先生的善行。

虽然是区区的20元,但我们要看的是这20元背后存在的温馨价值,20元连吃碗面都不够,但有人肯在彼此不认识之下,主动拿出来帮人,这个价值就很崇高了。社会越进步,人类的心灵却是越贫穷,往往用冷漠的包装来保护自己,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同情心,人性善的本质将快速堕落。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说:“良知之所以要呼唤,是由于人沉沦在“人人”的支配中,追逐外在的事物,遗忘了自己,因为人往外听从“人人”,所以他无法反诸自己、聆听自己,人存在于矛盾与张力中,无法了解真正的自我,然而在迷失中,他的良知总不会放弃他,‘良知’没有内容,它是一个方向。”茫茫人海中,还是会找到一个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良知。

海德格所指的“人人”,不是指所有人,它是无所指,甚至于和人无关,它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它是没有人(Niemand, nobody),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种方式,因此无法得到本真的存在。他指出人们的心受太多外在的污染,自心被蒙蔽,以为大家都是这样做,但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个“良知”,这个良知是不会放弃自己的生命,海德格更认为,人不是一般的生物,因为他可以思考和反省。

公车司机执行职务,乘客没钱当然不能坐车,公司付予他执行的权力,但如果他遇到一位行动不便者或老人时,他此刻的良知就要超越权力,就好比路上见有人受伤,虽不是自己所为,但良知会告诉自己过去帮忙,或赶紧打电话连络救援。公车司机如果遇到老人或行动不便者,于情,是否可以给予方便通融?老爷爷身上带有免付费卡,但机器故障是公司的责任,况且政府每年都有给予公车补助,如果做人连一点温馨的爱都付不出,这个社会将呈现刻板与冷漠。

还好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赵爷爷还能遇到另一位善心司机,虽然二十元是一件小事,但小事的背后却有一份温暖的爱,同样是司机,心念却不同,可见做什么事,都是自己的心在做主,如果把每一个老人都当成是自己的父母,每一个小孩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般看待,相信这个社会将会显得更加芬芳与温暖。

作家水羚部落格:http://blog.udn.com/1576860912/6138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