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瑞芳.惊艳“水”金九 -水湳洞游憩园区

Tony撰文.图.摄影

人气 46
标签:

水湳洞聚落位于基隆山北侧的山脚下,附近有著名的阴阳海及台金选炼厂十三层遗址,常常能吸引滨海公路过往游客的目光,然而大多数游客都只是过客而已。

游客来到水湳洞,大多是为了前往金瓜石。金瓜石原本也是一座寂寥的山城。

记得九年前游览金瓜石时,即使是假日来访,金瓜石都显得冷清,游客稀稀疏疏。

这几年来政府成功打造金瓜石为“黄金博物园区”,如今的金瓜石假日金水公路得严格执行交通管制,禁止汽车上山,以免金瓜石山城的交通为之打结。于是政府在水湳洞兴建了大型停车场,并提供公车往返金瓜石的接驳服务。假日的水湳洞停满了游览车及小轿车,游客排队等着搭乘接驳车上山,而水湳洞似乎只扮演转运站的功能而已。

直到今年以来观光局推动包含水湳洞、金瓜石与九份三个地区的“竞争型国际观光魅力据点示范计划”,并取三个地方地名的第一个字,以“水金九”的台语谐音,有“美真久”的意思,打造出“水金九”的观光品牌,于是一向被游客忽视及冷落的水湳洞,如今也与金瓜石、九份并列,而获得政府挹注观光资源。

如今从水湳洞停车场建造了一条濂洞里步道通往水湳洞聚落,社区里兴建了旅游服务中心,旧式的中山堂改造为展演艺廊,聚落也增设游憩景点如多功能展演平台及眺望点,并整修社区内的石阶步道,以供游客前来水湳洞领略这个犹如小九份的矿村聚落。


濂洞里步道



现在假日想要造访水、金、九,大概只有水湳洞不必担心塞车的问题。中山高过五堵交流道后,就可接上62快速道路,直接开到瑞滨接滨海公路,一路到水湳洞都是康庄大道(注1)。

抵达水湳洞,因金水公路交通管制,所以无法直接开车经洞顶路前往水湳洞的旅游服务中心,于是停车于大停车场,然后从停车场入口斜对面的濂洞里步道上山。其实这条步道也很简短,沿途展望也很不错,随着地势渐高,可以欣赏水湳洞山海景色的变化。

站在步道入口的水泥桥上,就可以看见宛如黄金河的九份溪从脚下流过,整条溪谷呈现黄褐色的景象,这是因为金瓜石矿山富含黄铁矿,渗入地下水,产生化学作用,而使溪流变色,溪水流向大海,也造成出海口形成阴阳海的奇景。

从石阶步道上行,途中有休憩平台,约十分钟即抵达上方的平台公园,接着步道穿过洞顶路,续接石阶路上行,经过濂洞派出所,约二、三分钟,抵达更上方的明里路,右往旅游服务中心,左往多功能展演平台。

多功能展演平台是水湳洞聚落最大的一块平台空间,面对水湳洞著名的台金公司选炼厂,因厂房依山而建,上下共十三层,因此被矿工与当地居民称为“十三层”。


濂洞里步道,下方为九份溪。金水公路交通管制中。

濂洞里步道小平台。


多功能展演平台,远处为十三层、废烟管、茶壶山。



“十三层”建造于日治时代昭和八年(1933),是一座大型的选矿场,金瓜石开采的矿石经由台车道或高空索道运往水湳洞的这座选炼厂,进行后续的矿石筛选作业。

当时这座选炼厂采机械化作业,经过数道程序,萃选出精细的矿石,然后运往日本进行加工。光复后(战后)金瓜石矿区的日本人资产被国民政府接收,成立台金公司,成立炼铜厂,继续营运,直至民国76年(1987)因亏损而决定歇业。

傍山而建的十三层,被形容像西藏的布达拉宫般的壮丽,而废弃后的十三层,饱经岁月风霜,宛如文明废墟,散发出远古苍凉的意象,又被视为宛如罗马的庞贝古城,成为水湳洞的奇观之一。

十三层后方有三条巨大废烟管,宛如巨蟒盘山越岭,远望似万里长城,也是当地的奇观之一。当时因为台金公司的炼铜厂制炼过程中产生有毒的废气,为避免引响员工及居民健康,于是兴建排烟道,将炼铜废气排放至后山。排烟管高度约2公尺,宽度约1.5公尺,长两公里,号称是世界上最长的烟囱道。

视线顺着十三层、废烟囱管再向右移,就可远远望见金水公路长仁桥附近著名的黄金瀑布了。今天我家小东的兴趣不在水湳洞的矿山风华或黄金瀑布,而是濂洞国小的溜滑梯。本来听到水湳洞行程而意兴阑珊的小东,经由我的介绍濂洞国小后,就对今天的行程充满了期待。


像巨蟒的三条废烟管。远处为茶壶山。

远眺黄金瀑布。


濂洞国小室内溜滑梯

每个小学几乎都有溜滑梯,濂洞国小的溜滑梯却特别有名,连电视旅游节目都有特别介绍过。

濂洞国小位于濂洞聚落的最上方,因依山而建,前后栋教室高低不同,彼此有阶梯相连,由于校园腹地狭小,空间有限,于是学校在阶梯的中间设置一座溜滑梯,以供学生做为游戏之用。

老婆及小妹还陪着母亲走在后头慢游,小东和小东的小表姐璇璇已迫不及待的先由旅游服务中心前的石阶路爬往上方的濂洞国小。抵达濂洞国小,两人找到室内溜滑梯,开心的上下不断滑溜玩乐。玩一次溜滑梯,得爬三十阶回到后栋教室,两人却乐此不疲。竟足足玩了五十分钟,若换算起来,他们所走的石阶数,应该可以登上基隆山了。

趁着小朋友玩溜滑梯的空档,我溜去逛逛校园。濂洞国小居高临下,又面向大海,是欣赏海景的最佳位置。聚落的山脚下有一独立的山丘,因岩石形似老虎头,当地人称为“虎头”,虎眼、虎鼻、虎嘴的轮廓惟妙惟肖。

水湳洞聚落是因金瓜石采矿而形成的矿村,昔日学校的学生都是矿工子弟,因此校园内也保存着矿村的文物。小校园内有矿工的人物模型看板供游客取景照像,司令台上也摆着几辆采矿台车。台车上贴有《黄金矿山略记》文字,以编年方式条列金瓜石矿山的历史,读来津津有味。

台湾黄金岛之名,历史早有记载。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赵汝适的《诸蕃志》琉球条,就提及:“琉球国当泉州之东,土人间以所产黄蜡、土金,往售三屿。”琉球国即指台湾。


从濂洞国小眺望虎头岩及阴阳海。

濂洞国小。


九份溪



元代汪大洲《九岛志略》(1349)志略琉球条云:“琉球..自澎湖望甚近..地产沙金。”

即使历史早有记载,台湾却迟至十九世纪末才掀起采金热潮。其间几百年,西班牙、荷兰人都曾探勘黄金,却与黄金无缘。 1683年,明郑政府曾派遗官吏前往淡水、鸡笼采金,但明郑旋即被清所灭,采金计划戛然而止。

清朝统治台湾之初,诸罗县首任知县季麒光的《台湾杂记》(1684)记载:“金山,在鸡笼三朝溪后山,土产金,..山下水中沙金碎如屑。”此后又有不少著作如《台湾记略》、《台海使槎录》都有类似记述。

清朝统治台湾长达二百年时间,却竟然没有发现金瓜石蕴藏丰富的黄金。原因何在?

十九世纪初,噶玛兰设治,基隆河是淡兰官道必经的路线。在当时,即使是像三貂岭这样的险路,“草树蒙翳,仰不见日色。”这么偏僻的地方,都有“无业之民,以抽藤而食者数百人。”(姚莹,《台北道里记》,1821年)而这么多人在猴硐深山里辛苦讨生活,却没有人注意到“山下水中沙金碎如屑”。

是否因为清朝货币制度以银铜为本位,国家不重视黄金储备,缺乏诱因,所以历来的官员都没有兴趣派人入山探勘黄金,而民间也因缺乏淘金的知识与经验而与黄金无缘呢?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积极开发大西部,兴建北美大陆东西横贯铁路,当时从中国招募华工前来参与铁路修筑工程。1848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掀起一股淘金热潮,华工也从这段经历取得了淘金的知识与经验。后来一些粤籍华工回到中国,又转往台湾参与刘铭传的铁路修筑工程。光绪十七年(1891),粤籍铁路工人在基隆河修建八堵桥,意外发现河中的砂金,而从此揭开了九份、金瓜石黄金时代的序幕。

孩子们在濂洞国小玩得乐不思归,终于被半催半促的回到了多功能展演平台与大家会合。母亲没爬上濂洞国小前的陡石阶路,只停留在这里观赏风景。这个季节来水湳洞旅游天气刚好。夏天炎热,冬季凛冽,而秋高气爽时,坐在这里欣赏水湳洞的山海美景及矿山风华正是时候。

尤其是太阳西斜,日近黄昏时候,景致更佳。金色的阳光自西而东,越过基隆山,泼洒在十三层及背后的茶壶山。十三层在斜阳光影下,宛如一座黄金古堡,倚着山,瞰着海,八十年之间,看尽多少黄金年华往事,而岁月恰似九份溪,不舍昼夜的流向阴阳海。

旅游日期:2011.10.23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s://www.tanyhuang.idv.tw/@


濂洞里步道。




濂洞里步道,抵达上方的平台区,出去接洞顶路。


穿过洞顶路,续爬往上一层,途中经过濂洞派出所。


多功能展演平台。


旅游服务中心。


续爬往濂洞国小。


回望虎头岩及阴阳海。


濂洞国小。


濂洞国小著名的室内溜滑梯。


从濂洞国小眺望虎头岩及阴阳海,视野远及鼻头角。


俯望滨海公路


远眺十三层遗址。


从濂洞国小走另一条石阶路下山。这条路像是朴素版的九份竖崎路。


返抵多功能展演平台。眺望十三层、废烟管及黄金瀑布。


拍一张团体照。


回程。濂洞里步道。


又顺游附近的海滨站旧月台。


我们在深澳渔港用晚餐。对面为九份山城。


水湳洞老照片(1914年)。当时水湳洞已形成矿村聚落。



基隆山处于云雾弥漫中,但不像自然现象,可能是采矿造成的空气污染。

图左侧的山脚岩壁后方有一巨大海蚀洞,现在行车经过滨海公路水湳洞附近时,还可以看得到这个大洞穴。

水湳洞(旧名水南洞)的地名,不晓得是不是源自于这个洞穴(位于大海之南的大洞穴)?

(补注:或说水湳是指“土地遭水浸湿,软而不坚。”,台湾其它地方也有类似地名,如新北市芦洲有水湳地名,桃园大溪有湳仔沟地名,都是因河水泛滥造成的湿软泥土地。)

图片来源:绢川健吉,《金瓜石矿山写真帖》,基隆郡绢川写真馆出版,1914年。图片引用自台湾大学图书馆特藏特藏资源展示系统。网址: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search.jsp

相关新闻
历史回想.雾社事件的省思-从电影《赛德克.巴莱》谈起(下)
北市内湖 .圆觉瀑布步道.大沟溪步道
阳明山 .内寮古道(礁坑古道)
阳明山.擎天岗.红樟湖茶寮遗址.竹篙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