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互动】

奥运:西方新版“傲慢与偏见”?(1)

人气 6

【大纪元2012年08月08日讯】(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周日的热线直播节目。

MP4下载收看

伦敦奥运开赛已经一周了,场上各项比赛争夺的激烈,场下的观众也看得兴致盎然。然而一周来发生了很多故事,让人们也有一些不同的观感,特别是中国的游泳天才叶诗文被媒体质疑;还有羽毛球的队员被取消了比赛的资格;自行车队员被判犯规,这些事情都冲击了中国观众的心。

那这一次的伦敦奥运会是不是反映出西方世界对于中国人的“傲慢与偏见”呢?东西方在利用比赛规则方面有什么差异?那中国人要如何的调适自己,才能更好的融入世界的这个大家庭中呢?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奥运:西方新版‘傲慢与偏见’”?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话,欢迎您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646-519-2879,加入我们现场的讨论,与我们现场的嘉宾共同分享您的观点。我们今天的两位嘉宾是大家所熟悉的资深评论员,杰森博士和陈志飞教授,二位好。

这个星期大家看奥运看得很热闹。那么最引起争议的首先就说到这个游泳天才,16岁的游泳天才叶诗文,她在3天当中就拿到2块金牌,这个成绩是非常骄人的,可是却被称为是“金牌之殇”。其实我们看她这个成长过程也是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和努力,而且再加上天赋的这种禀性,那为什么整个西方世界会忽视她的努力,忽视她的自然条件,却质疑她的这个成绩呢?

杰森:就目前所有这些信息表示出来的话,首先我应该祝福叶诗文这个孩子,一个16岁的女孩子,能如此吃苦的拿到骄人的成绩,我真的是很为她高兴。本身来说的话,我也是觉得对她是不公平的,我自己相信她可能没有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吃任何药,就从各种迹象来反映。

那么就是说西方媒体没有对如此让人惊叹的一个16岁的孩子这样的成绩,破世界纪录,拿2块金牌这样的成绩给予她应有的称赞,而聚焦在她是不是吃兴奋剂这样的问题,而又没有一个准确的依据,事实上是对这个孩子的不公。这点我是这样看。

与此同时就是引发国人对于西方人是不是对中国人普遍有偏见这样一个深层的讨论,我觉得这个讨论其实也是有它很大的正面意义的。整体来说,我自己的观点是这样,这个事件某种意义上讲是有个别西方的,不管是记者或者作家,展现出对于中国这个迅速成长起来的这种体育能力一个深深的不安和怀疑。

主持人:酸葡萄心理。

杰森:有这样的因素。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是西方多元化思想下展现出来的一个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至少在很多报导的过程中,它是平衡报导的,我们也知道从一开始,比如说游泳健将菲尔普斯他就一直说我不认为,我应该给这个叶诗文足够的赞誉。而且西方媒体也在她拿到第二块金牌之后,而且那个奥委会出来证实说他绝对没有查到任何……。

主持人:通过了药检。

杰森:对,事实上赞誉多于前面的怀疑,甚至《纽约时报》也出了相应的文章来谈这个问题。所有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看到就是说,你要在一个多元化的框架下去看的话,你不会陷入到狭隘的民族这种怨恨之中,这是一种更积极的一个讨论方式。

主持人:但是很多人都是觉得,实际上是叶诗文在为中国以前愚蠢的行为,特别是游泳运动员的这种行为在买单了,所以把这个责任都推到她身上,对她实在是太沉重了。

陈志飞:我们还是讲西方文化,因为我们在西方生活工作很多年,从他们这个角度来给国人一个交代,希望在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能跟我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可以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因为在西方呢,它是很注重你的整个发展过程,所以西方简历是非常精确的对你人生历程的一个回顾;这还不像中国档案,档案可能是针对你对党有没有忠诚。

我记得有很多在中国来说只是一个瑕疵或者小小不然的错误,在西方就会断送你的前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位教务长做得非常出色,他在学位的年龄上、纪录上、年代上有些出入,审查完就给撤销了。所以你自己的个人经历,在你被征招进公司之前,公司是要进行全面调查的,这个东西他们是有非常详细的数据的。

中国游泳队在这方面是有前科的,我上次提到,中国的游泳队在1992取得了当时女子队的辉煌,那么这次可能要超过1992年,当时有庄泳、林莉他们得了4枚金牌。但是这个金牌的风暴一发不可收拾。到1994年罗马世界游泳锦标赛的时候,我不知道是不是狂扫?女队得了12块金牌。当时罗马的报纸报导的文章有中国队员身后的照片,然后照片下方的文字写道:你认为他是男的还是女的?因为当时普遍认为,最后也被事实证明了,中国女队当时是受教于东德教练,而吃了很多兴奋剂,使得女运动员都有男性特征。

主持人:那时候的药检是怎么通过的?

主持人:那时候药检比较粗糙,而且你从表面上自己看都能看出来他是不是吃了兴奋剂。

主持人:听说中国女子队有人胡子都长出来了。

陈志飞:对,都有长胡子出来的,这就很明显。经过严格调查之后,中国女队就跟“马家军”一样,黯然退出历史舞台。2000年罗雪娟之前的杨文意,只是在某个小项目上有一个短暂的爆发,就证明了中国在90年代的时候的确是有前科,是吃药的。

主持人:那时候尽管说有前科,但是经过了这么多年,中国也的确是花了很多的钱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运动员。

陈志飞:我觉得这是对的,刚才杰森还有很多观众朋友的反应我觉得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现在中国完全以西方的方法,它也不用做那种原来游击队式的、小儿科的、很土的方式,吃白面那种方式来做成绩,它现在有的是钱、有的是外汇。

叶诗文很早就被发现,她的身材和重量比、力量比是最佳的,然后它完全用科学办法,现在又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她的脚和手特别大,推动力很强,她是被送到澳洲,接受全天候澳洲最有名的、培养出索普(Ian James Thorpe)这种天才的教练,受教于他,有3个教练,而且他们拿的工资是澳洲当地工资的3倍,就是说他的工资要比培养一个澳洲教练的工资收益要多的多。所以这回第一个出来保护叶诗文,替叶诗文说话的不是中国人,是索普的教练,所以中国人不用发愁了。她一年的花费一百多万美金,把她送到一个游泳学校。

所以现在中国游泳体育模式的这种做法比原来要聪明、先进、要西方化的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引起了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就在国内,中国人一方面会对奥运金牌欣喜若狂,可能跟原来一样,跟我们小时候一样;另一方面又觉得“奥运梦”对他们越走越远了,为什么?因为这些游泳运动员已经不是原来他们其中的一员了。

主持人:已经完全是在西方环境里培养起来的。

陈志飞:而且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高高在上,因为纽约也报导出来了,刘翔的伙食是怎么样的?他吃龙虾、吃大闸蟹,甚至高过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待遇;孙扬一顿要吃一条鱼,而且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大家也知道,体育总局专门为他们准备了非常精确的、严格配方的这种绿色食品。这是中国老百姓普遍拿不到的。

主持人:所以现在金牌的这些运动员他们跟老百姓其实是离得越来越远了,老百姓是不是现在对金牌的关注度也没那么高了?

杰森:我倒觉得这是一个成熟的表现,是一个民族逐渐成熟的表现。因为多少年前拿一块金牌那整个就是“零”的突破,现在金牌在各个领域,这一次我们在17个、15个项目里面都拿到奖牌。

主持人:到现在还是金牌第一。

杰森:你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拿金牌本身,特别是在4年前北京奥运会中国金牌遥遥领先,金牌本身其实已经不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了,我想中国人已经逐渐上升到一个高度,就是看金牌背后的实际意义。国内的网民在很多时候更深层次的讨论金牌对于中国人的实际意义,这样的讨论事实上是很积极的。我想刚才陈教授已经谈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

但是回到这个问题来说,这也是个事实,叶诗文身上背负了中国历史,那么对她这个人来说,一方面好像是可以理解西方人的怀疑;另一方面我还是回过来,16岁的小孩,那个事发生的时候她还没出生。某种意义上讲,让16岁的小孩来承担这样的事情有点太沉重。但是换句话说,她确实代表中国,她不承担中国历史上的这种东西又不可能,这就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我自己的感觉,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西方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陈志飞:这是我们每个人没法回避的问题,尤其在国外生活。我不是叶诗文,但是我有过与叶诗文同样的经历,比如我教书,刚开始有的美国人觉得我的研究经费拿得多,他就会说:“他教书教不了”,别人就会相信;过了2、3学期,你教得比他还好,他就闭嘴了。西方这个东西它有一个流动性的问题,它有偏见;咱们要谈“傲慢与偏见”。

主持人:这是不是他们那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呢?

陈志飞:它根深蒂固。但是这有前科,因为99%的中国人英文都没有我说得好,我开玩笑。他没有我这个经历,他就认为前面招的10个中国人他们都达不到我的标准,他用前面这10个人的标准来衡量我。关键是西方人他能够低下尊贵的头,他能低下高傲的头,他用“事实胜于雄辩”说话,他可以做到这一点。

所以从奥运历史来看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其实奥运是人家西方发明的一个游戏,因为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是承传2千年以前失传的古希腊的奥运传统。我们知道爱琴海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它完全是西方造出来的东西;现在中国觉得耳熟能详,我们能取金牌的什么乒乓球、羽毛球,全部都是人家英国人发明的。

而且西方人在于他各种优势项目上他们逐渐在淡出,他很多的光环是在褪去的,他非常痛心的,你要理解它还有一个包容性。比如跳水,跳水原来在1988年的时候它一统天下,美国人非常自豪的“跳水王子”现在还是洛加尼斯(Gregory Efthimios Louganis),中国人可能还知道他跟熊倪在争,熊倪得了个银牌,可是大家觉得熊倪比他跳得好。当时我在带团,一些美国旅游者他们都说洛加尼斯是最棒的,他们有这种印象。但是人家现在对中国军团横扫金牌已经是熟视无睹了。这个需要一些过程。

主持人:还有一点我们刚才也谈到了,就是信誉问题。西方人非常注重一个人成长经历当中的信誉,而中国人在这方面反而就没有那么强的概念。我们先接听加州温先生的电话,温先生您好。

温先生:我觉得这完全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偏见,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而西方对中国妒忌,否定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所以这是他们对中国的诬蔑。

主持人:谢谢温先生的电话,我们知道您的观点了。

杰森:这位温先生,我们知道他经常打来说这样的话,他经常会把很多问题上升到什么民族、意识型态这样的斗争上。其实我倒不觉得西方人很多时候是直接针对那个的,他只是人心中一些最基本的反应。

但是确实西方人有一个让我觉得很佩服的地方,就是当事实一次次摆在他面前的时候,这个社会逼得他要认可这个事实。让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比如十几年前我刚来美国的时候,韩国车因为质量的问题,当时一辆车只卖8、9千块钱,因为它质量不好,所以韩国车是垃圾车的概念。

主持人:是哪一年?

杰森:大概是1998年、1999年那时候。当时我印象很深的就是韩国人锲而不舍的推销它的车,最后韩国的“现代”(Hyundai)车可以保固10万哩。结果在前几年,韩国车就被评为当年度最佳、最优质的车。现在韩国车价位几乎卖得跟日本车差不多了。

主持人:所以满街都能够看得到韩国车。

杰森:只有10年的阶段就已经改变了整个行业,这就是美国社会。美国社会,只要你一次次的成功的做到让我认可的程度,那我就接受你。

主持人:这是它的一个包容性的反应,是吗?

陈志飞:对,不过这也是它的偏见。因为不论韩国车有搞经济还是什么,我还用这个做案例分析给学生讲。韩国车有这个经历,丰田(Toyota)日本车,你别看现在丰田造的车很好,世界都认可,甚至还有凌志(Lexus),它从60年代末开始也是走过同样经历的,刚开始也是被人认为一个匡匡响的烂铁盒子。就是说这种偏见是基于之前日本产品都很差的心理。

西方社会,尤其美国它是一个移民社会,相对来说有偏见,主要是种族的一些偏见,但这种偏见并不是……有的是根深蒂固种族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但更多的我觉得是一种理性的,针对你过去的历史而得出一个结论,是因为有发生过什么事情让他形成这么一个观点。但如果你在今后的发展当中让他摒弃了原来的观点,让他觉得你改了或者有提高了,他会改正观点,他会非常快的。你看现在像韩国的现代车跑的到处都是,Lexus基本上是能跟双B竞争的一个品牌。他这个观点扭转得是非常快。

那相对中国这种偏见,我觉得很多方面是宣传造成的。刚才温先生讲的这个东西,实际上他这个话都是西方媒体,《纽约时报》也在报,《环球时报》、新华社它们针对这个奥运会或者叶诗文,对羽毛球选手的这种不公或怎么样,他把它上升为一个西方整个社会对中国的敌视。那么这个西方存不存在呢?好像你怎么说都可以。

杰森: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

主持人:很难有人代表西方出来。

杰森:可能我们现在在座的都是美国人,包括一直给说话的李开复也是美国人。美国它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就是说中国人总是爱用一个“阴谋论”来讨论,对中国,经济上是一个巨大的阴谋,政治上是一个巨大的阴谋,连媒体宣传都是巨大的阴谋。这个“阴谋论”反倒是中国独有的,这个“阴谋论”总是把西方作为一个整体看,这个概念事实上反倒是中共想给中国人强加的一个东西,包括刚才温先生一下子上升到整个我们社会主义怎么怎么。

其实本身来说,它把它自己狭隘的意识型态硬逼到这个情况。我觉得中国人如果理智的看的话,这是一个人的状态。而如果你真的有勇气、有骨气,你就像韩国车那样子,我就去做做做,直到做到就像现在乒乓球,中国人乒乓球拿冠军是理所当然的,这美国人接受的。

(待续)

(据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录音整理)

视频:【热点互动】奥运:西方新版“傲慢与偏见”?(上)

视频:【热点互动】奥运:西方新版“傲慢与偏见”?(下)

相关新闻
开放杂志:中国金牌后面的黑幕
艾未未:中国金牌的背后
中共举国之力夺金牌  冠军退役生存艰难
德媒:金牌帝国与难缠的兴奋剂阴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