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万象

布农文化融入课程 看见小米在跳舞

不只老师教 教学策略联盟互访 家长耆老都带动 幼童从身边环境事物学习 建立自信 促进族群融合

仁爱乡中正国小附设幼儿园,以“小小布农族的传统文化和美食飨宴—看见小米在跳舞”角逐教育部教学卓越奖,将布农文化融入课程,以4校教学联盟为策略,教导幼童从小学习自身文化建立自信,并展现给其他3校,促进族群融合。

从幼儿开始学习

中正村民属于布农族卓社群,日据时期被殖民政府从中央山脉强迁下山,离埔里很近。因社经地位的弱势及生活的压力,对小孩照顾不周,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因而从小对族群自信心不足;隔代教养、单亲等弱势家庭占45%,令人心疼。

出生于仁爱乡南丰村的赛德克族的中正国小校长兼附设幼儿园园长周玉娜,认同以学校做为文化建设的基地,她表示,从小朋友看见部落的小米田随风舞动脸上的笑容,看到部落的活力与希望,所以把主题定为“看见小米在跳舞”。

周玉娜指出,让小朋友从幼儿开始学习布农文化,以布农美食为切入点,再扩及整个族群文化。到其他3个平地学校互访时,以原住民的小米为见面礼,并介绍自己的部落名字,由认同自我开始,再落实在生活层面建立自信,以原住民为荣,以族群为荣。

教学效果好 归属感增加

附幼教师黄聿甄发现,这里要教的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按平地的方式教,效果无法呈现,将布农文化融入课程后,不只老师教,藉由4校教学策略联盟的互访,把整个社区的家长和耆老都带动起来,小朋友从身边的环境及事物学习,效果最好。

她表示,以当地特色教学,小孩深入认识自己族群的文化后,才能从熟悉进而喜欢自己的文化。体验用杵臼舂米、捣小米饭成麻糬后,小孩才能体会从前要吃麻糬真的很不容易,捏陶作杵臼时就会很有兴趣,也会很认真做装饰。

家长洪丽珍也发现,以布农文化融入课程,小孩回家会兴奋地分享学校体验的心得,以及布农族的神话传说,有些连大人都不一定很清楚,也让家长们有机会重新学习这些故事,小孩、大人都增加了族群的归属感。

对中正附幼的课程相当支持的石志雄觉得,“看见小米在跳舞”的教学,用学校专业结合社区,充分发挥在地文化特色,创造布农社区的亮点,告诉孩子们:“你是被重视的,而且得天独厚。”不能忘记自己是布农族,但又要与台湾社会接轨。

从民国94年开始全面设国幼班,马总统亲自到仁爱乡参加全乡国小附幼联合毕业典礼,教育部长蒋伟宁今年5月还为中正附设幼儿园揭牌,周玉娜很感谢政府对原住民学前教育的关心及用心。

针对政府对幼儿教育政策的缺失,她指出,从民国94年开始设立国幼班至今,一直未将师资纳入正式编制,而以一年一聘代课教师充任,让老师暑假一到就自动解聘,平时还要分心准备考试,对幼教发展及孩子的受教权有不良影响,需要立即改进。

石志雄也深有同感,他曾在今年幼儿园揭牌时当面跟蒋伟宁建议,师资落实正式编制不能再拖,但至今仍没有下文,让他质疑难道原住民学前教育不必重视?

对于幼托整合政策没有好好规划,乡托停招导致附幼需增班,但空间不足并没有事先规划,石志雄觉得政策太过草率,他说,要是能预想因政策改变需增班,把二楼也设计进去,就不用现在还要再找地,又多花钱。

面对工作的不稳定很无奈,黄聿甄表示,其实中正附幼教师无法纳入编制,对小孩的学前教育也不好,教师一年一聘教学无法延续,很多家长就把小孩送到埔里就读,对附幼招生有不利的影响。

观察小米成长 学会关怀弱势

4校教学策略联盟学校幼童体验捣小米准备制作麻糬。(中正国小附幼提供)

布农族认为人格是教育的根本,小米对布农族非常重要,从小米生、长、丰收可以教小孩有健全的人格。幼儿园家长石志雄举例说,小米种下后往往参差不齐,对长得不好的,族人就插支柱帮助它成长,就是教导族人要关怀弱势;丰收前,小米会低头感谢大地、太阳、雨水的赐予。

中正国小附幼采取4校教学策略联盟,不只在自己的学校教学,还要把学生带出去看其他学校,和其他族群的小朋友交朋友,长大后跟其他族群接触就没有障碍,同时把家长带出去,向其他3校的家长学习交流。

其他3个学校去年来中正参访时,也将原住民素材呈现给其他族群。小朋友穿传统服饰迎宾、表演,用原住民特色饮食烤猪、竹筒饭、地瓜、芋头、小米酒等招待宾客,也引导了其他小朋友学布农族语、参观石板屋、玩布农族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