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评论

【周晓辉】薄案开审日期扑朔迷离背后的解析

【大纪元2013年01月29日讯】1月28日,当大量中外媒体记者赶至贵阳中院,大批媒体人和看热闹的民众占据了贵阳中院正对面的马路,等待薄熙来案开庭之际,贵阳市中级法院却召开情况说明会,否认薄熙来案今日开审,但对此案是否会在贵阳开审也并未给出明确答案。同日,人民日报社下属的《环球时报》英文版的消息称,据接近国家最高司法机关的人士透露,薄案可能要在3月举行的两会之后才开审,所谓1月28日开审的消息不确实。该消息人士还称,开审的日期和地点都会提前公布,现在没有必要猜测。

贵阳市中院和《环时》的否认证实了此前香港媒体披露的消息并不准确。1月18日,香港《苹果日报》引述消息人士称,薄案将于2月份在贵阳开审,并称薄案进入司法程序后,由于案情在薄双规期间已基本搞清,证据足够,检方和公安已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刑事侦察,审查起诉也近尾声。根据惯例,薄案被安排在贵州审理,并有可能在全国两会召开前结案。

1月25日,香港《大公报》则突然爆出,薄案将于1月28日在贵阳开审,并将连审三天。该报导并未有明确来源,只表示援引自北京消息人士。有外媒记者致电贵阳中级人民法院时,得到的却是否定的回答。

1月28日、2月份、3月后,为何薄案开审的日期如此扑朔迷离?

更为诡异的是,对于《大公报》爆出的开审日期,26和27日两天大陆新浪、腾讯、财新网、长江日报、21CN、北京日报、南方日报等众多媒体均予以转载,而且如此敏感信息和评论居然没有被删除,官方新华网和人民网也没有发布否认或辟谣的公告。这又是为何?

而28日的辟谣也十分蹊跷,除了贵阳中院直接否认外,最高司法机关发布消息却一要透过“接近国家最高司法机关的人士”,二要透过《环时》。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最高院不能直接回应?

诸多的疑问让人们犹如雾里看花,不知中共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笔者认为,这应该还是与中共高层在如何将薄熙来定罪上的分歧有关,即是以贪污受贿罪还是连带其它罪名如与周永康等人谋逆、制造大连空难、参与活摘法轮功学员器官等罪名量刑。而定罪上的分歧也直接决定了薄熙来将在何时、何地受审。

也许很多人还记得,十八大前的10月26日,即周永康藉由《纽约时报》抹黑温家宝的当晚,中共最高检察院突然作出决定,对涉嫌犯罪的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按照大陆法律,与最高检察院相对应的审理机关应是最高法院。同日,曾力挺薄熙来的最高法院副院长张军被免职,这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审判做准备。

然而,2个多月后,港媒却爆出薄案将在贵阳中院受审,这则消息传递出的信息似乎是:中共高层出于各自目的,已达成妥协,将由最高检察院立案侦查的薄熙来降格由地方法院审理,而这也就意味着薄基本会因贪污受贿入刑,而不会涉及谋逆、活摘法轮功学员器官等罪恶。贵州中院相对含糊的回答也在验证着这一点。

这样的结果显然让害怕滔天罪恶藉由薄案曝光的江系最为高兴,因为他们深知薄案的关键正是法轮功问题,如果习近平等认同仅以贪污受贿的罪名量刑,即便薄被判处死缓甚至死刑,江系也是不在意的,而习却将因薄案与江系绑在同一条战车上,成为掩盖罪恶的共犯。一直在削弱江系的习近平将由此陷入困境,即一旦美国政府、欧盟等西方国家,迫于本国人民的压力而不得不公布活摘证据时,不仅中共将面临来自世界、本国民众的谴责和压力,而且其垮台也将瞬息发生,中共领导人也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至于审理日期的变更,笔者认为反映的是中共高层内部的混乱。江系当然是希望越早结案越好,而对于习近平而言,单以“反腐”名义处理薄熙来,给其埋下的只能是随时爆炸的定时炸弹,因此笔者至少认为1月28日这个日期不太可能是高层协商确定的,倒更像江系藉由香港左派报纸、曾力挺薄熙来的《大公报》来“逼宫”,而习一方则任其肆意而为,甚至也不封杀相关报导,只待日期到达之日再将谣言戳穿。

如果说习一方有在两会前的2月份审结薄案的想法,那么,或许经此“逼宫”或者由此引发的反应,习选择了将薄案推迟到两会之后再审,而且是由贵阳中院还是最高院审理则要等待通知。最高院不公开出来辟谣也是因为高层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也就是说,习近平大概还有一段时间可以考虑究竟该将薄如何定罪,毕竟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为书写各自的历史,而这期间毫无疑问的是少不了江系的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