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组图:台湾史博馆螺钿漆器展 呈现精湛传统工艺

人气: 58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3年10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台北报导)国立历史博物馆为发扬螺钿漆器工艺之美,特别策划“光华可赏-寄畅园藏螺钿漆器展”,精选50组件作品,即日起至11月24日止展出,期望透过工艺、材料、地域风格等多面向的角度,呈现螺钿漆器工艺之美,观众可经由精湛的东方传统工艺,体会令人着迷的文化美学意涵。

18世纪 (约1782 C.E.) 黑漆嵌螺钿人物纹八角形套盒─盒呈八方形,随形圈足,通体内外皆髹黑漆,以青贝螺钿镶嵌纹饰。盒面嵌瑞云、古松为背景,二文人于树荫下赏画。全器以古钱套纹为地开光,盖璧上开光内饰云鹤纹八组、盖壁下开光饰人物纹八组,盒中腹开光内饰人物纹八组,盒下腹开光内饰云鹤纹八组及人物纹八组,足墙开光内为水草纹与螺形具。此盒纹饰与构图层次分明,布局疏朗有致,人物脸部、衣饰描绘细腻、栩栩如生。(国立历史博物馆)

“光华可赏-寄畅园藏螺钿漆器展”开幕典礼暨记者会11日举行,由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张誉腾主持,寄畅园董事长张顺易致词时表示,螺钿工艺是一门费心又费时的艺术,每一个作品都代表著作家的热情与用心,家父也有同样的精神开始了螺钿的收藏,目前寄畅园收藏近200多件作品。

17/18世纪 黑漆嵌螺钿花鸟纹篾丝三重提盒─用竹篦编成的长方形提盒,四壁髹红漆,盖面和四角、底足髹黑漆,盖面为黑漆嵌螺钿花鸟纹,篾丝三重提盒之沿面均以金属包覆,具有保护与耐用之实质效果,故为一实用器具;箱沿平均饰以圆点花饰,提梁左右两柱与盖板、提梁座上均有搭扣以便固定篾丝三重提盒提携之方便与安全,内髹黑漆。(国立历史博物馆)

张顺易说,策展由学者专家精选50组件展出,过程中让我们深刻了解到艺术真的是无国界,远在中国老祖宗时代,中国、琉球、朝鲜藉由螺钿工艺有密切的文化交流,他期望本次展览可以带给大家对于螺钿艺术有更多更新的认识,并享受螺钿漆器之美。

17/18世纪 黑漆嵌螺钿庭园楼阁人物纹长方形桌─桌为长方形,缩腰镂空,外翻马蹄足。桌面以螺钿嵌文人月夜雅集,人物散立于园林楼阁亭榭中,或弈棋、或音律、或饮茶。桌沿花卉纹一周,腰板六镂空,束腰嵌螺钿以龟背纹为背景开光,左右开光内为梅花喜鹊纹两组、前后开光内饰以花蝶纹与月兔纹共六组。(国立历史博物馆)

张顺易接受记者采访表示,这是台湾首次有那么多的螺钿漆器做展出,太可惜真的懂螺钿的人很少,这次展览希望透过这样的机会,让大家有更丰富的新概念,并希望分享螺钿真正历史的价值。

18世纪 黑漆嵌螺钿广寒宫图长方形桌─桌面为长方形,面为黑漆嵌螺钿山水楼阁人物图,内容描述广寒宫(月宫)的故事,画面右侧门楼上有一对表示吉祥的长尾鸟于祥云中飞过,门楼前站有一达贵与举扇侍女及手持笏的臣子与侍童、女,左侧是蟾蜍吐灵气,上描绘了玉兔与舞蹈之仙姑,左上侧以松树与楼阁为背景,亦描绘了手持笏的臣子会商国事之情境;桌板为龟背纹地六镂空,束腰为双钱套纹为地,开光内为六组花卉纹,长足立于托座之上。(国立历史博物馆)

17/18世纪 黑漆嵌螺钿庭园人物纹长方形桌─桌为长方形,面为长方形委角,面边缘以二道金属线框缠绕而成,内饰黑漆嵌螺钿庭园人物纹,桌沿一圈满布古钱套纹,腰板以锦地纹为地镂空,束腰以古钱套纹为地开光,四开光内饰以童子嬉戏图,桌腿饰花卉纹,足含圆球外翻,立于二层式之托座上,下层为锦地开光内饰花卉纹、上层面为花鸟纹饰。内髹黑漆,整体造型曲线复杂。(国立历史博物馆)

螺钿漆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7000年前的河姆渡就有了漆器。螺钿,又称螺甸、螺填、钿嵌,是一种在漆器或木器上镶嵌贝壳或螺蛳壳的装饰工艺,也用于金属和其他表面的装饰,一般可分为厚螺钿(硬螺钿)和薄螺钿(软螺钿)两类。

17世纪 黑漆嵌螺钿七贤图方形三足几 几为六方形,几面上饰以花卉纹,曲栏形式,面内黑漆嵌螺钿远山古月、祥云鹤唳、苍松挺拔、杨柳青青、小桥流水,七贤达于其中或奕棋或清谈,院中童子忙于煮茶。桌腿上以锦地纹为地中央饰一朵牡丹,花絮之缠枝纹沿续至足部,足外翻。底髹黑漆,有朱漆楷书“天禄阁”铭文。(国立历史博物馆)

清 18世纪 黑漆嵌螺钿婴戏仿文人雅趣纹长方盒─长方盒面上以细螺钿罗织出婴戏童子仿文人雅趣图面,五组三十余童子或展读、或弈棋、或吟诗等,庭院土坡纹饰以切薄贝和莳贝粉之工法制作,盒侧面婴戏童子或敲锣、或打鼓、或骑木马,姿态形象各殊,天真活泼,具有感人的生命力,构图饱满完美,细螺钿上皆有刻划纹饰,使内容描述更为细腻生动;盒盖内绘有花卉纹。(国立历史博物馆)

自从西汉盛行彩绘和嵌金箔、银箔漆器后,便促进了螺钿漆器的发展。唐代开始兴盛,相继出现了金银平脱工艺、镶嵌螺钿漆器工艺、戗金工艺等,并从中国东传至朝鲜、日本,影响东亚漆器工艺的发展。

18世纪 黑漆嵌螺钿楼台人物泛舟图五足桌─案面为十瓣花口圆形,内为黑漆嵌螺钿楼台人物泛舟纹饰,腰板六镂空,束腰嵌螺钿以古钱套纹为地开光,共十开光,五开光内为庭园人物纹、五开光内为葡萄纹饰;桌腿延续寓意富贵吉祥之古钱套纹连接缠枝菊花纹至足部,五足为花式外卷形,立于圆形托座之上。圆形托座上内为星形五边形饰以楼台人物纹,外为五间隔,均为花鸟纹饰,座底为龟形纹为底开光,开光内饰以五组芦雁图,全器构图繁复饱满,辅以五足鼎立,气势轩宇。(国立历史博物馆)

17/18世纪 黑漆嵌螺钿瑞世良英求贤图海棠式桌─桌面为四瓣长方海棠式,面缘以二金属缠绕线围绕古钱套纹为地开光,开光内为瑞世良英求贤图,桌沿并描金漆一圈,腰板以古钱套纹为地,有四镂空,束腰展延古钱套纹为地开光,开光内有八组求贤图;桌腿外饰龟背纹、内饰缠枝花卉纹,足内翻带舌状,立于饰有求贤图纹饰之拖座上。底髹黑漆,整体构图纹饰繁复满密。(国立历史博物馆)

明、清两代,镶嵌螺钿漆器又饰以金银箔和金银屑,使之更为绚丽,此时髹饰工艺创新并结合多种传统技法,经常兼柔两种以上的技法作结合,不同的文饰在不同的素地上更换,开创螺钿漆器工艺发展之高峰。

18/19世纪 褐漆嵌螺钿楼塔人物纹长方桌─桌面上方为开口式栏杆的中国庭院围栏镂空造型,并以缠枝花卉纹围绕菱形开光,开光内为褐漆嵌螺钿楼塔人物纹饰,表现出文人雅士于庭院中对琴、棋、书画之雅好,远山造景则以螺钿粉装饰而成,辅以雁南飞之情境,可见金秋送爽之气;束腰为锦地,开光内为葡萄纹,足外卷。(国立历史博物馆)

螺钿工艺之发展,不仅在中国成熟与在周代已经流行,唐代时从中国传入朝鲜以及奈良时代的日本,影响东亚漆器工艺发展时间久远。14世纪前后,随着海上贸易往来,螺钿漆器的技艺也传至琉球、东南亚各地,影响当地的工艺与生活文化。

(责任编辑:林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