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枯水期提前40天 江西数万民众缺水吃

人气 27

【大纪元2013年10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霞报导)大陆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从10月19日开始,比往年提前40天进入枯水期。其标志水站星子站水位从19日的9.98米降至29日的历史最低值8.3米,大面积湖床出现干涸龟裂,湖体缩减至历史最小,露出湖底万亩水草。以鄱阳湖为饮水源的江西省都昌县城数万民众出现饮水困难,都昌县民众对大纪元表示,已经断水十多天。

鄱阳湖枯水期提前40天 水退现古桥

据陆媒报导,大陆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其标志水站星子站水位于10月19日跌破10米,降至9.98 米,开始进入枯水期,比往年提前了40天。从2013年8月中旬开始,鄱阳湖水位持续快速下降,水域面积减少。星子站水位截至29日已降至8.3米,水域面积于10月22日卫星监测为1497平方公里,较8月7日减少了1325平方公里,湖体水面缩减了25%,为历史最小水面。

江西省水文局表示,星子站水位达到10米以下就意味着鄱阳湖进入枯水期。水文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鄱阳湖水位从8月13日的19.65米最高水位开始,持续快速下降,星子站水位19日10时跌至9.98 米,比多年同期均值低4米。截至10月29日,星子站水位已降至8.3米,为历史同期最低,目前还在快速下降中。气象分析预计,至11月2日鄱阳湖水位将降至8米。

水位减退还导致鄱阳湖底一座明代古桥显露出来。该石桥位于江西省都昌县多宝乡附近的鄱阳湖湖床上,是连接都昌县多宝乡蒋公岭和星子县县城的通道,历史上曾为两县交通要道。石桥修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总长度达2,930米,桥面宽0.82米,桥身全部采用花岗石制成,因有1,100余个孔,故又称“千眼桥”,该桥被称为“中国最长的湖中石桥”。

鄱阳湖水减退,导致大面积湖滩出现干涸龟裂,大量渔船搁浅,湖底水草显露,形成大草原达万亩,成为农民放牧之地。低水位导致鄱阳湖水完全归槽,只有主航道可容船只通行,大吨位运输船根本无法正常通行,随时会出现搁浅。水面缩小还导致渔民无处捕鱼,农作物无水灌溉,周边民众生活用水也出现危机。

大陆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从10月19日开始,比往年提前40天进入枯水期。大面积湖床出现干涸龟裂,湖体缩减至历史最小,露出湖底万亩水草。(大纪元资料室)

周边数万居民出现饮水危机 待救援

湖水急剧减少导致鄱阳湖周边地区出现缺水,以鄱阳湖为饮水源的江西省都昌县数万民众供水出现困难,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江西省都昌县民众曹先生对大纪元表示,目前已经断水十余日。他说:“鄱阳湖缺水,干水期提前了,缺水能有十多天了,根本就没有水。往年干水期也是很严重,没有今年严重。每年都是11月份,到下半年还有一点水,家家用水缸先存好。”

“没有水,用车子到井里、湖里、池塘里搞水,很辛苦,不能洗衣服、洗澡。老百姓都反映了,我们整个县都喝鄱阳湖的水,整个县都没有水,没有水怎么办,水是生命之源,可能危及到生命的。”

专家称三峡水库影响鄱阳湖水位

陆媒报导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表示,自进入本世纪以来,鄱阳湖连续出现枯水年,年平均天然径流与多年平均相比减少232亿立方米,减少幅度达到15%。鄱阳湖水面以后还将继续减小,导致枯水期提前,并且持续时间增加,水质逐年下降,以致出现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系统退化等方面问题。不仅影响农业和渔业生产,还将影响到水域植被生长及鄱阳湖候鸟的越冬。

王浩还表示,这跟三峡水库有关。三峡及长江上游水库导致江湖关系发生变化,长江干流冲刷、水位下降,从而导致鄱阳湖水位降低,出流加快,蓄水量减少,并且湖区提前进入枯水期,枯期时间延长。他预计三峡水库运行30年后,将导致鄱阳湖水量多流出35亿立方米,相当于把鄱阳湖的枯水期提前1个月。

江西省水文部门统计显示,20世纪80年代鄱阳湖水质还以I、II类水质为主,平均占比达到85%;进入21世纪以来,I、II类水质仅占50%,水质明显下降。表现为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过低、水量小,缺水问题日益突出。

据公开报导,2008年1月,鄱阳湖创下历史最低水位,有鄱阳湖水文局专家认为,原因系三峡水库2007年9~10月蓄水所致。江西省因鄱阳湖水位于2009年9月与三峡集团发生过争论。

中国严重缺水 资源性短缺系三峡所致

有陆媒报导称,中国目前缺水严重,人口占全世界的20%,但淡水供应量只占全世界的7%,是全世界最缺水的国家。中国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管委会执行主任周凯公开撰文表示,中国600多个城市当中有447个城市缺水,147个城市严重缺水,缺水已经成为中国一个严重问题。

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低于500立方米则是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份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1,000立方米,其中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 6个省区的人均水资源量甚至低于500立方米。

近二十年来,中国水系中排名前十几位的湖泊出现湖水面积减少,如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松花湖等面积减少约达40%,容水量减少约60%,湖水面积越来越小,容水量越来越少,出现资源性水短缺。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资源性缺水主要是由于三峡工程影响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所致。三峡蓄水后,导致洞庭湖水面缩小,饮水不利,加剧了资源性缺水。三峡对中下游干旱也只起了加剧作用。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面积第二大的湖泊。年均入湖水量1,48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位12.86米,流域面积16.22万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

(责任编辑:姜斌)

相关新闻
三峡大坝祸端尽显 三水叠加鄱阳湖成沟
鄱阳湖干旱  面积只剩1/20
鄱阳湖早1月进特枯期 萎缩至丰水期1/20
鄱阳湖水位创60年新低 “瘦身”超95%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