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童谣达人施福珍 见证语言政策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5月18日报导】达人带路系列(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18日电)台湾创作出点仔胶、大箍呆等耳熟能详的童谣,施福珍从被禁止教闽南语,到因护语有功被表扬,见证了台湾语言政策的转变。

“点仔胶,黏到脚,叫阿爸,买猪脚,猪脚箍仔滚烂烂,枵鬼囝仔流嘴涎。”童谣“点仔胶”,几乎所有在台湾长大的人都能哼上一两句,也是中小学乡土语言教材的热门选文。

其实这首“点仔胶”,是台湾童谣作家施福珍的处女座。民国53年时他在员林家商当音乐教师,学校外头的道路正在铺柏油(俗语称为点仔胶),同事的小孩担心踩到,洗半天都洗不掉,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只花了5分钟,就完成这首传唱多年的童谣。

然而,施福珍的创作之路并不顺遂,当时他在音乐课教学生唱“点仔胶”,只上了两回,就被叫到校长室关切,“当时还在戒严,政府大力推行讲国语。”施福珍回首,以微笑轻轻带过被压迫的过往。

学校禁止教学,阻挡不了施福珍创造童谣的兴趣,40年来他已创作超过400首闽南语童谣,大部分灵感都来自生活周遭。例如82年他看到电视综艺节目,许效舜取笑澎恰恰的大鼻孔,情节引人发噱,便创作出“澎恰恰的大鼻孔”,事隔多年后网路发达,短片被上传分享,引发正反双方的论战,被人批评是人身攻击。

施福珍说,这首“澎恰恰的大鼻孔”其实很有教育意义,歌词劝导小朋友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便用手指挖鼻孔,当时澎恰恰也曾在电视上以此自嘲。后来施福珍和澎恰恰见面,对方也不介意。

施福珍的音乐素养,起源于儿时遇到战乱,每天晚间跟村里的人们围坐在广场唱儿歌,初中时参加合唱团,更进一步打下音乐基础。

施福珍说,闽南语童谣都来自于农村生活种种,虽然一开始推动不顺利,学校禁止教学,但由于旋律好记、歌词有趣,在民间很快就流传开来,当时员林地区民众组了一个儿童合唱团,便是以这些童谣当曲目。

后来台湾语言风气丕变,学习闽南语反而成为风潮,施福珍成为各大电视台、学校邀约演讲的对象,他将本土童谣作品汇集成“台湾囝仔歌”歌曲集,还编写出“囝仔歌学台语”语言教材,被封为“童谣囝仔王”。

除了创作童谣,施福珍也和夫人周玉叶一同创办了“和和音乐操”,在全台各地指导民众运动健身。到现在已20余年,华人世界还可看到“和和音乐操”的踪迹。

施福珍今年获得教育部表扬,肯定他多年来对本土语言的贡献。他说,写童谣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希望台湾儿童,能够唱自己的歌,即便在戒严时代,政府可以管学校,但管不到校外,民间还是可以传唱属于自己的歌,就是这股民间的力量,支持他持续创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