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成破案神器 留下电子脚印引隐私担忧

人气 37

【大纪元2013年06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海宁编译报导)2013年4月,美国马里兰州的一个卡地亚精品店发生了一起劫案。劫匪作案既大胆又迅速,一共抢走了13块手表,价值13万美元。他们乘坐早已准备好的车辆,消失在车流中。此案以及十多件类似案件,令联邦调查局(FBI)和当地警察一筹莫展。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近来FBI逮捕了两名嫌犯。在法庭文件中,FBI称来自T-Mobile电讯公司和斯普林特电讯公司的电话记录证实,劫案发生时二名嫌犯正在出事的卡地亚精品店附近。T-Mobile公司的记录更显示出一名嫌犯的手机沿着当时警察追缉他们的路径移动。

日前发生的斯诺登(Edward Snowden)泄密事件轰动全球。在斯诺登泄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数据收集计划的细节之后,此类电话记录成为辩论的焦点。NSA的计划未被用来调查劫案,但是原理是一样的。众多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留下的巨量数字脚印中,所谓的“元数据”(metadata)是基本元素之一。每个个体的碎片看似无足轻重,但是把它们综合起来分析,这些数据给警察和间谍们提供了一个有史以来最强有力的工具。

这些数据不包括通话中的话语或者电子邮件中的词语,但是囊括其它一切信息,比如手机型号,电子邮件作者和收信人的地址。通过追踪元数据,调查人员可以定位嫌犯的地址,精确到某一建筑物中的具体楼层。他们还可以制作某人以及他们联络人交游的电子地图。

NSA通过秘密法庭给美国电讯公司下达命令,收集了美国境内电话和拨入美国电话的元数据。事后,NSA可以搜索这些数据,协助反恐调查。美国官员称,这种搜集工作同其它技术一起,已经帮助挫败了几十起美国境内和海外的恐怖袭击。批评人士则指责此计划侵犯了隐私权。

加拿大安大略大学电子隐私专家科萨(Tracy Ann Kosa)表示,典型的智能手机用户一天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活动,会产生大概100多份技术数据。这些信息包括其手机何时同手机基站联络、基站相对手机的方位和当时的信号强度。科萨说,大部分数据本身并不重要。但是合在一起,每一小片都有价值,就像脚印,也像人每天摄入的卡路里。

使用元数据最富戏剧性的例子是在某一罪案调查中,碰巧揭穿了彼得雷亚斯将军(David Petraeus)的婚外恋,迫使他从中央情报局局长的宝座辞职并退役。美国执法官员说,当时FBI正在调查一件妇女遭电子邮件威胁的案子。特工们获得了发送威胁邮件的地址,最后缩小到某几家酒店。FBI特工要求那些酒店提供在案件发生时正在使用其商务中心的客人名单。他们顺藤摸瓜查到了布罗德威尔(Paula Broadwell)。此人是彼得雷亚斯的传记作者。FBI用这些数据申请到了法庭命令,监控了布罗德威尔的电子邮件。从她的邮件里,特工们很快发现此二人发生了婚外恋。

接到威胁邮件的女子是佛罗里达州坦帕的社交名媛凯莉(Jill Kelley)。她后来称FBI从她去年六月接到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获得了一个IP地址,案件因此而突破。FBI说该案已经结案,但没有起诉任何人。

一名美国执法官员说,彼得雷亚斯一案不应引起对隐私的担忧。该官员表示,执法部门祇有在有具体调查目标时,才会搜集和分析元数据。

情报和执法部门利用元数据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中央情报局(CIA)探员一直会研究被抓获恐怖嫌犯的随身物品,并把发现的电话号码之类的信息交给NSA。

这种猫鼠游戏日渐升级。美国前情报官员说,恐怖嫌犯经常交换手机信息识别卡(SIM)以迷惑情报机构。美国的反制手法是,手机和SIM卡分开监控。一名前高级情报官说:“迷局得一点一点解开。这很关键。在每次重大的反恐或者抓捕行动中,元数据都居功至伟。”

一些最重要的元数据,比如手机定位信息,与手机基站覆盖的地区有关。在农村地区,一个基站也许会覆盖广大的地区,但是在城市中其覆盖面小,定位更精确。

去年,宾州大学电子工程教授布雷玆(Matt Blaze)在国会作证时说, 当时向一座写字楼某一个楼层提供服务的手机基站数量已经赶上甚至超过2010年标准手机基站的数量总和,并且还在增长。

元数据的猛烈增长改变了情报机构对美国国内数据的调查方式。传统上,如果调查人员想搜集任何数据,他们必须遵守各种法律。但在NSA的电话监控计划中,政府不需要任何调查线索就可以搜集国内电话的元数据。当局说,分析员祇有在调查恐怖案件时才会搜索那些数据。

曾在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任职国家安全隐私律师的埃德加(Timothy Edgar)说,情报机构只不过是在数据分析的层面重新使用了理想的数据收集标准。他表示日渐增长的具体地点数据引发了此举是否违反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的担忧。一旦一个人被定位到某一建筑物,监控行为就跟传统上的搜查很相似,而这种搜查需要搜查证。

奥巴马政府官员称,NSA的计划有隐私方面的限制。要搜索其数据库,政府必须有“合理的怀疑”,即基点是该搜索同外国恐怖份子组织有关。如果要监控对话内容,则需要外国情报监控法庭(FISC)的搜查证。

熟悉这种元数据的人士说,电话公司不会把一些元数据储存很久。这就解释了为什么FISC的命令说,电话公司必须每天上交其元数据。

支持NSA计划的人称,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说,如果公众将信息交给第三方(比如电话公司),就不应该期冀任何隐私权。这个判决是在1979年,那时还没有手机。而且,自从NSA在2000年左右实施其数据搜集计划后,手机技术也有了长足发展。

五角大楼前幕僚长巴适说,一方面数据收集计划可以让政府公开用电子方式追踪你。但是另一方面,即使他们派人跟踪你,也不需要任何搜查证。他表示,这种计划是否违反第四修正案是一个正当的问题。这种数据监控可能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法律挑战。

(责任编辑:李缘)

相关新闻
促销新招? 传苹果iphone可旧机换新机
台手机出货大增 5月出口转正
手机耗电元凶 新晶片可改善
末代基测落幕  手机违规最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