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闻

台助峇里人生计 印尼官员感恩

【大纪元7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周永捷雅加达10日专电)财团法人国际合作发展基金会和印尼政府在峇里岛推动一乡一产业计划,从教导农民种植高经济价值作物到结合文创,开发农产加工品,台湾的友谊让印尼官员直说感谢。

国合会技师苏天集多年前前往峇里岛巴东县(Badung)培拉佳村(Pelaga)协助农民耕作,发现当地人习惯种植树薯、玉米和咖啡等传统作物,只能带给他们每月最多10美元的净收入,迫于生计,有些农民只好出售田地给别墅业者。

苏天集在评估培拉佳村农作条件、农民收益及市场导向后,决定带领当地农民种植高附加价值的芦笋。几年下来,农民的生计获得大幅改善。

他说,以同样大小的农地而言,当地农民过去每年最多只能挣得100万印尼盾(约新台币3053元);改种芦笋后,1年收成3次,收入增加至1200万至1500万印尼盾(约新台币3万6000元至4万6000元)。

此外,在峇里岛芒里县(Bangli)指导农民制造柑桔加工产品的廖超炯则是结合当地农产及文化元素,开发礼品,改善当地人生计。

印尼观光胜地峇里岛至今仍流传公元6世纪时当地国王贾雅(Jaya Pangus)迎娶中国女子江金花(Kang Chi We)为妻的爱情故事。

江金花虽然答应峇里仁君贾雅的求婚,但提出3个条件,分别是他必须停止食用生肉的习惯、并将突出的牙齿磨平,以及王国必须维持大乘佛教的信仰。贾雅答应这些条件,两人结成连理。

廖超炯与当地业者合作,将收成的柑桔加工制成柑橘酥,并由当地艺术家绘制贾雅向江金花求婚的Q版卡通人偶,作为柑橘酥礼盒的包装,以文化结合农特产,行销峇里岛。

印尼中小企业部副部长帝朴达(I Wayan Dipta)向中央社记者表示,国合会和印尼政府在峇里岛合作,不论是在种植农产品或是农产品加工上,两地计划的表现都有显着成长。

他希望类似的合作能继续进行,台湾给予印尼农民很大的帮助,绝对是印尼长期的好朋友,他对这样的合作表示由衷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