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半”的人生哲理

【大纪元2013年07月23日讯】“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是《战国策》中的名言。行百里路程以九十为半,似有悖事理,但仔细想想,却意精理深,发人深思。

经验告诉人们,做人做事,有始有终者,固然很多,但有始无终者也不少。古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正是此意。古今中外的智者,常以“行百里者半九十”来警戒自己;做事有恒,坚持到底,“言必行,行百果”。当然,做事不仅要善终,也须善始,因此,又有“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之说,也是警戒人们,有善始才有善终。

同杯水 正反两心态

曾经听过一个“半杯水”的寓言故事,是这样说的:有2个人各持一杯水,都喝了一半。一个忧虑地说:我已经喝了半杯;而另一个却高兴地道:我还有半杯没喝。虽然2人所剩的水相等,都是半杯,但说法不同,前者流露出一种无奈之情,后者则充满一种希望之心。

社会生活中,这种“半杯水现象”随处可见。如人们同是不惑之年,有的认为自己宝贵生命已过了一半,感叹人生短暂,来日不多。而有的则与此不同,欣慰生命还有几十年,来日方长,满怀壮志。真是“事无两样人心别”。人们处事立身,如何正确对待五花八门的“半杯水”,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中庸道 无过无不及

古人说:“好花乘着半开时,好酒宜在半醉中。”这里的“半醉”实质是指适度。众所周知,人之饮酒,做到多少适量,半醉半醒,醒中醉,醉中醒,乃杯里春秋的至佳境界。人生于世,不只饮酒如此,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适可而止,恰到好处。从一定意义上讲,“半”之道,即古人崇奉的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

记得清朝李密庵,总结人生体悟而写的《半半歌》,虽有其局限性,但却发人深思,耐人咀嚼,现在不妨录此共赏。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閰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