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鞋业王国外移 自有品牌延续生命

人气: 107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4年01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谢平平台湾台中报导)走进百货公司女鞋专柜,有国外进口、国内品牌,加上近年兴起的网路品牌,琳琅满目的鞋款还真不知道如何选起,看到现在丰硕的成果,台湾区制鞋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赖奇见叹息也不是,不叹息也不是,“目前台湾在全球约有三千多家,在大陆有二千多家,越南有七百多家,自创品牌的很多啦。”台湾高端的研发技术,国际闻名,但赖奇见叹息的是,留在台湾的鞋厂却仅是零头数目而已,2000年的前后十年,台湾鞋业已从大量出口转为以进口为主的市场。

老板看远不看近 骨气打造鞋业王国

台湾早期从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因此一开始的技术仅能“组合”鞋子,由国外原厂提供各式零配件,包括鞋跟等,在台湾组装。财团法人鞋类暨运动休闲科技研发中心表示,1970到1980年代,应国外客户要求自行研发鞋跟或鞋材,台湾厂商就自组“师傅研发团队”,国外设计稿一来,大家就绞尽脑汁,完成这双鞋子,鞋技中心资深员工回忆,“那时候,丢掉的比交给客户的鞋子还要多。”国外原厂发传真来抱怨“技术怎么这么差”,更是家常便饭。

鞋技中心指出,前掌着力点、后跟着力点两者的高度与宽度,必须合适,鞋子才能好穿好走,师傅制好的鞋子会寄到国外,由模特儿穿上一整天,看看有无任何需要改进。当时台湾技术最好的是帆布鞋与拖鞋,女鞋的难度高,因为牵涉两个着力点的比例,这中间的学问完全靠师傅自己研究;鞋技中心表示,当时台湾鞋厂的老板都很有骨气,全力支持这些师傅将鞋子做出来,“赔本也要做出来,就是要为台湾争一口气!”有的甚至长达半年,比起现在2至3周,台湾就可以寄出打样品,不可同日而语。

技术提升后,国外原厂开始愿意给台湾鞋业一些小订单(1000双上下),不要求交货快速,但一定要达到标准。就这样,一步一步将台湾的代工技术往上提升,研发团队功力也愈发强大。

女鞋与运动鞋不同,有各式楦头,鞋技中心表示,找出不适合自己脚型的鞋子有个简易判断法(不管跟高几公分):鞋子穿久了,休息一下,脚就可以恢复,这双鞋就可以留着,但如果休息一个晚上或一天,脚还无法恢复,这双鞋的楦头就是不适合自己脚型,穿久会受伤。(谢平平/大纪元)

台湾菁英踏入制鞋业 要求比原厂严格

短短30年,台湾鞋厂名声响遍全球,客户从拖鞋到国际知名女鞋,最终更自创品牌,跟老板的素质很有关系。赖奇见举了一个例子,一年,国外原厂要稽核台湾代工厂,如果工厂环境各方面条件符合,才确定下单,“你把单子拿回去吧,我们不做你的单。”老板的回答吓傻一行国外稽核人员,后来改以“参观方式”进入工厂,最终原厂仍旧下单,并请卫星工厂来参观,“因为台湾老板的标准比原厂还高!”这样的事情在台湾鞋业并非个案。

赖奇见细数这些带领台湾鞋厂的大老板,许多都受过日式教育,并毕业于台湾大学、师范大学(当年仅有数间大学),是标准的菁英份子;虽然起步晚,但他们对工厂中的各环节要求严格,将客户的抱怨、刁难视为一种不断的突破自我技术。

林义顺家族以女鞋代工为主,现在为欧洲、澳洲的知名女鞋代工,包括凯特王妃的爱牌L.K Bennett,他表示,现在的国外原厂只会画来一张设计稿,上面注明材料、颜色,代工商要在2至3周内无中生有,使用的鞋材必须送检通过,做出来的初样必须八成符合对方的设计想法,才能拿到订单;如果设计图上注明“leather(皮革)”,台湾的研发团队就要从上千种皮革中,精准找出符合原厂设计的皮料,并剔除会黄变、黏合度不佳的材料,林义顺表示,“速度与开发能力就是国外原厂评估代工厂的标准之一。”

结帮师傅要负责制作鞋跟,还要负责结合中底、大底、鞋面。(谢平平/大纪元)

研发团队强大 低薪成为原厂最爱

在全盛时期,台湾区制鞋工业同业公会有上千家会员,不只女鞋代工,台湾也为许多国际运动鞋大厂代工,研发实力相当强大。但台湾鞋厂在1990年代陆续遇到工资上涨、制鞋原料飙升等问题,逐渐出走;现在制鞋公会会员仅有310家,很多是客厅工厂,或以机器射出夹脚拖鞋为主。

外商多次向台湾区制鞋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赖奇见表达希望台湾能再度有鞋业工厂聚落,原因竟是“台湾薪资够低”。目前大陆鞋厂经理薪水不低于2万人民币,配车还加司机,产假还有4个月;越南鞋厂一个刚做两年、升上来当经理的年轻人月薪起薪是3000美金,产假6个月(待职待薪),而台湾一个要管几千人的资深经理薪水也不过10万台币,遑论台湾鞋业一般经理薪水大概只有国外的一半。

制鞋公会现在还经常接到国外的询问电话:“我们要找台湾人的鞋厂。”并且表明,不管台资工厂在哪里皆可。赖奇见指出,“台湾人的工厂”在国际上非常有优势:研发能力强、老厂居多、忠诚度佳(不随便出卖原厂)、鞋材研究技术高、品质不打折等。

但现在台商想回台经营,难度很高,除了环保法规,其他诸如自由贸易区的设立资本额要达到一亿台币、招工不易、师傅技术断层等,这对台湾鞋业长期发展,无异是一个致命的关卡,相较于新加坡以税赋、设备等优惠政策对外招商,台湾鞋业表示,台湾的政策应该就投资环境弱点进行补强,打造鲑鱼可以回流的环境。

制鞋技术断层 自创品牌拉拔人才

台湾鞋业王国最高峰时,一年出口约8亿4千万双鞋子,但2000年前后,台湾鞋界逐渐从外销转为进口,2012年鞋子出口仅1500万双左右,造成技术断层,鞋技中心这几年来,帮许多新锐设计师打样鞋款,更有所感,不只重要的楦头师傅、结帮师傅都断层了,其他如鞋面开版师傅、鞋面针车师傅也极少年轻人愿意投入。

林义顺与妻子廖幸瑜皆出身鞋业家族,看着台湾当地人才流失,决定结合鞋业优良的技术,创立台湾品牌,抛下第二代的舒适生活,分任执行长与品牌总监,经过深思,决定以制作难度高、设计功力强的“客制婚鞋”作为品牌出发点;虽然已经有代工的基础,但两人在三年内,跑遍北、中、南,重新制作适合台湾人的楦头,品牌总监廖幸瑜表示,楦头牵涉到鞋子的舒适度,消费者如果穿了脚不很舒服,多半是因为这双鞋的楦头原型不是东方人。加上内里挑选植揉皮革、记忆乳胶,鞋跟选择百分百的单一原料制成等,都是为了给支持台湾品牌的消费者最好的服务,也让投入的年轻人能有展望感——台湾鞋业是菁英投入的顶尖行业!

台湾鞋业大事

时间 事件 制鞋公会会员数
1960年代早期 台湾鞋业开始
1968年 TAIWAN PLASTIC SLIPPERS EXPORT

ASSOCIATION成立。

65
1976年 更名TAIWAN FOOTWEAR INDUSTRY 410
1978年 更名TAIWAN FOOTWEA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525
1988年 台湾鞋业高峰,该年出口842,772,000 双鞋,产值为3,692,381,000美金 1245
1990年代 台湾鞋业遇到困难,大环境改变(高科技业兴起)、劳工短缺、工资上涨、制鞋原料飙升、制订更多维护劳方法案、台币升值(1:40→1:25)
2000年代 从出口转为进口,台商开始出走到中国大陆、东南亚。
2013年 310

资料提供:台湾区制鞋工业同业公会 整理╱谢平平

(责任编辑:罗令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