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闻

人间“地狱”体验美国奇寒

【大纪元2014年01月14日讯】(BBC)美国地名千奇百怪,密歇根州就有一个名字毛骨耸然的小镇—“地狱”。最近,“极地漩涡”导致美国多个地区刷新当地低温记录。BBC记者维蒂亚内森前往密歇根,体验零下28度的人间“地狱”。

通往“地狱”的路,缓慢至极。我们跟在大卡车、小汽车排成的长龙后,一寸一寸地往前挪。开车出行必须加倍小心,恶劣天气导致公路结冰,有些路段非常危险。

不过,通往“地狱”的路,也是风景如画。树梢挂满了皑皑白雪,在一望无际、碧蓝天空的映衬下,让人心旷神怡。不时还能看到,遥远的天边悬挂着一轮红日。

“地狱”(Hell)是一座古朴有趣的小村庄。位于美国中西部密歇根州的安阿伯(Ann Arbor)附近。

自封村长的约翰.科龙(John Colone)解释说,1880年代,小村得了这么一个毛骨悚然的名字。

据说,当年,有一个名叫乔治.里夫斯(George Reeves)的人,他在这一带的河边经营一家生意红火的磨坊。乔治从附近农民手中收购谷物,经常用威士忌作交换。满心怨气的农夫妻子会说,“他又去地狱了。”

密歇根建州时,人们去征求乔治的意见,应该给这个迷你小村取什么名。乔治回答,“叫什么都行,叫地狱我也无所谓。”

至少,传奇中这样解释了“地狱”之名的起源。

小刀划面

现在,“地狱”共有72名居民。约翰.科龙说,村民被称为“地狱人”。我们去的那一天,村子看上去空空荡荡、给人一种阴森感。

住宅和商店门外,是成堆成堆的雪。这一地区气温降到了过去几十年以来的最低点—-摄氏零下28度,风寒指数摄氏零下40度!

我身上裹的里三层外三层,头上戴着大帽子,不过,感觉还是奇寒透骨。

这样的冷,让人脚趾麻木,嘴唇僵硬;寒风吹过,仿佛小刀划破脸颊。谁不想躲在室内?“地狱”的气温,甚至比南极洲的一些地区还要低。难怪没人出门。

也许,约翰.科龙比大多数人都更勇敢。我们见面时,他正在用铁锹清除一堵几乎高达两米的雪墙。

科龙说,他的锅炉“罢工”了,水管子冻得实实在在,没办法,只能拎着一桶桶水冲厕所。

科龙还说,“这样的天气,人们根本没法作准备。上一次我们这儿温度降到这么低,还是100年前的事儿。”

我在“地狱”转了一圈。沿途看到,房屋前的车位、车道覆盖着厚厚的白雪。白雪非常平整,犹如一席纯白的毯子,看不到足迹。

最后,我总算找到了一个还开门营业的地方。

走入“坝址酒馆”(Dam Site Inn),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空桌子、空椅子。我们刚到的时候,吧台前只有一位顾客。

欣迪.加德纳(Cindy Gardener)端着一杯冰啤酒说,“这是一星期以来我第一次出家门。”

欣迪说,每天在家门外扫雪,累死了。虽然她丈夫的四轮驱动前安着雪犁,但是,清除积雪,大部分还要依赖传统工具:铁锹。

欣迪说,他们两口子还要帮助邻居那些被大雪封堵在家里的老人。

手掌烫伤

欣迪接着告诉我们,变天前,所有的人都提前储存好了食物。迫不得已非要出门,可以多穿几层衣服。不过,有时候,这也让人很挠头。欣迪有好几双雪地靴、好几付手套。因为一出门,靴子、手套就湿透了。

撇开这一切,欣迪告诉我们,她喜欢下雪、也真爱“地狱”。欣迪自豪地说,“我们这里一直就有那种小村感,我希望能继续存在下去。”

那么,我本人在“地狱”的短暂时光过得怎样呢?

嗯,我很听劝,为了保暖,衣服确实穿的一层又一层,所以,哪儿都没有冻伤……

但是,写这篇“记者来鸿”的时候,我的打字速度极慢。因为,我的手掌上起了大泡—-在手套里放暖手器,被烫伤了!

最后,是灼热、而不是严寒,给我的“地狱”之行带来了痛苦。

也许,“地狱”遇“火灾”,再合适也不过?

(责任编辑:李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