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

仁爱孝悌故事(中)

一日,许武致家书于二弟,书曰:“匹夫而膺辟召,仕宦而至九卿,此亦人生之极荣也。二疏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既无出类拔萃之才,宜急流勇退,以避贤路。”

许晏、许普得书,即日同上疏辞官,天子不许。疏三上,天子问宰相宋均道:“许晏、许普壮年入仕,备位九卿。朕待之不薄,而屡屡求退,何也?”宋均奏道:“晏、普兄弟二人,天性孝友。今许武久居林下,而晏、普并驾天衢,其心或有未安。”

天子道:“朕并召许武,使兄弟三人同朝辅政何如?”宋均道:“臣察晏、普之意,出于至诚。陛下不若姑从所请,以遂其高。异日更下诏征之。或仿先朝故事,就近与一大郡,以展其未尽之才,因使便道归省,则陛下好贤之诚,与晏、普友爱之义,两得之矣。”

天子准奏,即拜许晏为丹阳郡太守,许普为吴郡太守,各赐黄金二十斤,宽假三月归省。公卿俱送于十里长亭之外。

许晏、许普二人,星夜回到阳羡,拜见了哥哥,将朝廷所赐黄金,尽数献出。许武道:“这是圣上恩赐,吾何敢当!”教二弟各自收去。次日,许武率领二弟先祭奠了父母,随即设宴遍召里中父老。

许氏三兄弟虽都做了高官,却从不以富贵骄人,众父老得请俱到。许武道:“下官此席,专屈诸乡亲下降,有句肺腑之言奉告。”众人道:“愿拱听金玉之言。”

许武当时未曾开谈,先流下泪来,众人惊惶无措。两个兄弟慌忙跪下,问道:“哥哥何故悲伤?”许武道:“我的心事,藏之数年,今日不得不言。”指着许晏、许普道:“只因为你两个名誉未成,使我做违心之事,冒不韪之名,有玷于祖宗,贻笑于乡里,所以流泪。”于是取出一卷册籍与众人看,原来田地屋宅及历年收敛米粟布帛之数。

众人还未晓其意,许武又道:“我当初教育两个兄弟,原要他们立身修道,有所建树。不想我虚名早着,遂先显达。二弟在家,躬耕力学,不得州郡征辟。我欲效古人祁大夫内举不避亲,诚恐不知二弟之学行者,说他因兄而得官,误了终身名节。我故倡为析居之议,将大宅良田等悉据为己有,度吾弟素敦爱敬,决不争竞。

吾暂冒贪饕之迹,吾弟方有廉让之名。果蒙乡里公评,荣膺征聘。今位列公卿,官常无玷,吾志已遂矣。这些田房等都是公共之物,吾岂可一人独享?这几年以来所收米谷布帛,分毫不敢妄用,尽数开载在那册籍上。今日交付二弟,表为兄的向来心迹,也教众乡尊得知。”

众父老到此,方知许武先年析产一片苦心,齐声称赞不已。◇

责任编辑: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