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组图:民主共和国之父孙中山逝世89周年

人气: 157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4年03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台北报导)3月12日是国父孙中山逝世89周年纪念日,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上午至国父纪念馆出席国父孙中山先生逝世89周年纪念活动,向国父遗像行礼,表达他对国父孙中山创建民国之敬意。国父纪念馆史迹东室举办“民主共和国之父-孙中山”展览,陈列孙中山文物,缅怀其为推翻满清,创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而积劳成疾,最后临终仍喊着“和平”、“奋斗”、“救中国”的一生。

国父纪念馆上午9点半在国父史迹东室,举行雕塑大师王秀杞雕塑之国父铜像揭幕仪式,现场贵宾云集。上午10点半则在中山讲堂举行“孙中山与罗福星”学术研讨会,此为纪念国父孙中山逝世89周年及罗福星逝世一百周年而举办。

国父油画-许九麟绘,国父孙中山于民国13(1924)年,广州大元帅府2楼书房撰写《建国大纲》时,留下这个影像(原系纪录片影像,出自民初黎民伟拍摄影片中撷取),许九麟根据此帧孙中山在撰写《建国大纲》的形象绘制。(国父纪念馆)

马英九:没有国父,就没有中华民国

马英九上午透过脸书(facebook)表示,国父是中华民国开国元勋及建国后临时大总统,三度到台湾,与台籍菁英互动热络。国父的民主理念与建国理想,深深影响日据时代的台湾菁英如杜聪明、翁俊明、林献堂、蒋渭水、廖进平与林祖密等人。

国父纪念馆史迹馆东室“民主共和国之父-孙中山”展览入口意象(国旗、国歌、宪法、国父都能代表中华民国,把这些元素置于展览入口)。(国父纪念馆)

马英九说,14年国父逝世,蒋渭水在“台湾民报”上执笔,写下社论“哭望天涯吊伟人”,缅怀国父追求自由、民主决心;24日,蒋渭水等召集同志为国父举办追悼会,当天夜晚大雨倾盆,但民众出席非常踊跃,原本最多只能容纳3,000人的会场,涌入超过5,000人,可见台湾同胞对国父的爱戴。

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前中)12日率到国父纪念馆向国父孙中山铜像致敬。(中央社)

马英九表示,每次经过国父铜像前,一定深深一鞠躬。没有国父,就没有中华民国,这是发自他内心最深处的尊敬、最由衷的感佩。国父逝世纪念日,让大家共同向国父致上最崇高敬意。

国父与母亲杨太夫人及家属合影。后右起3为卢夫人、4为国父、5为兄德彰;中右起为女金瑛、杨太夫人、子孙科。(国父纪念馆)

“民主共和国之父-孙中山”展览

国父纪念馆举办“民主共和国之父-孙中山”展览,展示内容系以孙中山生平为轴线,规划“革命运动”、“ 志向远大”、“革命运动”、 “民主共和国之父”、 “理想的实现”、 “大家的孙中山”等6大单元,除呈现国父各重要革命历程的珍贵史料与图片外,另以影音科技多媒体播放相关史料,以活泼生动方式呈现 国父革命建国过程,不仅彰显国父的革命精神及伟大人格,同时更传达历史、教育、文化、观光及创新性的崭新意象。

1896年孙中山到伦敦宣传革命,也拜访他的老师康德黎和孟生,被诱骗囚禁清廷驻英公使馆时,仓促写下之求救卡片。(国父纪念馆)

1、读书救国:“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少年孙中山14岁(1879)随母亲赴檀香山,首度接触到西方文明及基督教义,开阔了心胸与眼界,此行实为其一生伟大事业之发源。1892年以第一名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建国大纲─《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是国父孙中山依据三民主义(理论)、五权宪法(制度),于民国13(1924)年4月12日手书,简称《建国大纲》,全文25条。这是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针对国家建设所提出的规划方案。(国父纪念馆)

国父微笑看着〈建国大纲》,意涵在中华民国-台湾贯彻实行。因为实践三民主义,创造了台湾的经济奇迹、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多元化。台湾经验就是实行三民主义的经验。(国父纪念馆)

2、志向远大:“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青年孙中山于香港习医,常与杨鹤龄、陈少白、尤列等人畅谈革命,人称“四大寇”。1894年孙中山满怀革新精神向李鸿章提出改革意见,然未被采纳,益坚定革命救国之想。

国父史迹馆东室参观人潮。(国父纪念馆)

国父史迹馆东室民主共和国之父及国父油画。(国父纪念馆)

3、革命运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 1894年,甲午激战中,孙中山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为中国近代革命组织之开端,广获华侨、青年志士支持,历经17年奋斗,10次起义失败,终于武昌起义成功,终结数千年专制,带领中国迈向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国父理想的实现-携手。(国父纪念馆)

民国31年(1942) 美国丹佛发行孙中山与林肯总统邮票。(国父纪念馆)

4、民主共和国之父:“为四万万人谋幸福就是博爱。”辛亥革命成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临时政府,组临时参议院,公布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启共和民国的新纪元。孙中山终身维护共和,为追求一个统一富强的中国而鞠躬尽瘁。国民政府于1940年明令尊称其为“中华民国 国父”。

中华民国建国100年纪念邮票。(国父纪念馆)

新台币佰圆钞正面即是依中山先生于民国13年于广州大元帅府撰写《建国大纲》当时留影之影像。(国父纪念馆)

新台币百元钞背面。(国父纪念馆)

5、理想的实现:“余之革命主义内容,赅括言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是已。”孙中山虽未能亲见五权宪法的制定,但其革命追随者仍持续努力完成其主张之建国蓝图,先后完成军政、训政、宪政建国三程序,更在台湾真正落实民生主义及民主共和的理想。

中华民国元年邮票。(国父纪念馆)

青天白日满地红─展场的中间放了国旗,用螺旋方式呈现,呈现立体感,展柜用白色,地毯用红、蓝、灰色,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旗海飘扬中。(国父纪念馆)

青天白日满地红─展场的中间放了国旗,用螺旋方式呈现,呈现立体感,展柜用白色,地毯用红、蓝、灰色,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旗海飘扬中。(国父纪念馆)

6、大家的孙中山:“人人当以服务为目的,而不以夺取为目的。”孙中山领导革命推翻帝制,终结中国千余年的专制政体,改变近代中国命运,其事功已足以留名青史,其为图中国富强,而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留下未能亲见中国富强之憾,但这份救国救民之心与不恋栈权位的无私,使其身后至今仍受所有中国人推崇景仰。

为纪念国父孙中山逝世89周年,国父纪念馆特邀请雕塑艺术家王秀杞教授雕塑国父半身铜像乙座,以颂扬孙中山之革命建国精神及其行谊。国父铜像揭幕仪式在史迹展览东室隆重举行,国父纪念馆并邀请众多贵宾莅临观礼。(钟元/大纪元)

艺术家王秀杞国父铜像揭幕仪式

为纪念国父孙中山逝世89周年,国父纪念馆特邀请雕塑艺术家王秀杞教授雕塑国父半身铜像乙座,以颂扬孙中山之革命建国精神及其行谊。王秀杞为感念国父孙中山忧国忧民的情操,费时一年详细考证国父相关史料与图片,才完成国父半身铜像作品。整座铜像散发出气度宏伟与威仪庄严之浩然正气,令观者在瞻仰铜像时,亦能感受到国父之精神面貌。

国父铜像揭幕仪式在史迹展览东室隆重举行,并邀请包括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许水德、国父纪念馆馆长王福林、监察委员周阳山教授、王秀杞、水墨画大师李奇茂教授、国策顾问李锡奇、文化大学日文研究所教授陈鹏仁、前师大美术系梁秀中教授、中国书法艺术基金会连胜彦董事长、中华民国油画学会理事长吴隆荣、台湾雕塑学会杨奉琛理事长、淡江大学文锱艺术中心主任张炳煌教授、诗书画名家林彦助、书法家曾安田、书画名家陈嘉子、专业水彩画家谢明锠教授、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邱荣举教授、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王文隆主任、国际知名声乐家简文秀、国宝剪纸艺师李焕章、金门县书法学会理事王宏武、水墨画家李忆含等贵宾莅临观礼。

国父纪念馆12日于中山讲堂举行“孙中山与罗福星”学术研讨会,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教授罗秋昭为罗福星的孙女,她发表论文“我的祖父─罗福星烈士”。(钟元/大纪元)

“孙中山与罗福星”学术研讨会

国父纪念馆有鉴于今年适逢罗福星壮烈牺牲百周年,加上有不少日治时期的史料陆续发现,为对悬疑于罗福星革命与孙中山的国民革命之史迹关连,有所了解,以深入国父孙中山与台湾相关议题的研究,从而提升国父纪念馆研究水准学术地位,于中山讲堂举行“孙中山与罗福星”学术研讨会,元智大学社会政策学系教授兼通识学部主任刘阿荣,发表主题演说“孙中山与罗福星对近代台湾政治社会发展的影响”,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教授罗秋昭为罗福星的孙女,她发表论文“我的祖父─罗福星烈士”。

国父纪念馆12日于中山讲堂举行“孙中山与罗福星”学术研讨会。右一为国父纪念馆副馆长林国章、右二为海洋大学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卞凤奎、右三为国史馆台湾文献馆馆长张鸿铭、右四为中华渡海兴台会秘书长丘智贤、右五为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讲师黄玫瑄、右六为龙华科技大学通识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赵勋达。(钟元/大纪元)

罗福星1886年生于印尼雅加达,幼年曾随祖父罗耀南返回广东接受中国诗文启蒙,十岁再随祖父返回印尼,中学毕业后又随祖父来到台湾,居于苗栗一堡并进入苗栗公学校就读。罗福星在台期间,因亲身经历异族统治,深切体会台湾同胞所受的苦痛,内心常充满高昂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操。

1907年罗福星返回中国大陆,在厦门加入同盟会,并曾参与三二九黄花岗之役,幸获新军掩护,始能脱身转往南洋。罗福星追随孙中山革命推翻满清,辛亥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正式诞生,惟当时的台湾却仍遭受日本殖民统治。罗福星再度来台湾发展组织,号召台湾同胞抗日,不幸于1914年被捕。

罗福星在狱中以“中华民国孙逸仙救”八字为句首,撰写《祝我民国词》,文曰:“中土如斯更富强,华封共祝着边疆;民情四海皆兄弟,国本苞桑气运昌。孙真国手着光唐,逸乐中原久益彰;仙客早贬灵妙药,救人千病一身当。”文情并茂,感人至深。民国3(1914)年3月3日,以首犯重罪,惨遭绞刑,从容就义,年仅29。1952年,罗福星与多名殉难烈士忠骸安厝在苗栗县大湖乡义民庙后方昭忠塔内。

(责任编辑:高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