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金奖短片 记录大爱无恨的音乐人生

人气 930
标签:

【大纪元2014年03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小清综合报导)不管是故事片,还是纪录片,“生命”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荣获本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的《音乐拯救生命》(The Lady In Number 6: Music Saved My Life),聚焦世界上最年长的纳粹集中营幸存者和钢琴家、时年109岁的爱丽丝•赫茨−索默(Alice Herz-Sommer)。导演以老人舒缓而热忱的独白串起影片,交织着动人的音画与幸存者的回溯,向人们诠释了生命的意义、音乐的力量,以及快乐长寿的秘密。

今年2月21日,爱丽丝因身体不适住进了伦敦的一家医院,于两天后(距奥斯卡颁奖礼只剩7天)平静走完了自己美丽的一生,享年110岁。该片制片人尼克•李德(Nick Reed)在受访时感叹道,讲述她的故事是“改变人生的体验”,“她的生命力那么顽强,我们从未想像过她有一天会离开。”

艾丽丝的一生是坎坷的,苦难的,同时又是幸福的。(视频截图)

平凡生命 非凡经历

爱丽丝的一生是坎坷的,苦难的,同时又是幸福的。她1903年11月出生于奥匈帝国时期的布拉格,5岁开始学钢琴。10岁那年,母亲带她去维也纳观看了马勒的音乐会并与作曲家交谈。1928年,爱丽丝开始了个人的钢琴巡演,随后嫁给了一位小提琴家。

二战爆发后,爱丽丝一家因其犹太血统,于1942至1943年相继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战后她才闻知,母亲被转去了灭绝营,丈夫因斑疹伤寒死于另一个集中营。她和6岁的儿子则被送进了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特雷辛(Terezin)集中营。由于纳粹拍摄宣传片的需要,爱丽丝被允许上台演出,并为犯人们演奏钢琴。

在纳粹的集中营里,犹太名人和知识份子被允许作曲和开音乐会,他们被纳粹拍进电影,以显示犹太人的待遇有多好。然而,特雷辛集中营的14万犯人中,被处死的有3万多人,另有近9万人被送到奥斯维辛等其他死亡集中营、极少幸存。当1945年5月战争结束时,爱丽丝母子和另外2万人幸运地活了下来。

她的故事先是被一位纽约女钢琴家写成了《一个世纪的智慧》(A Century of Wisdom)一书,随后被导演马尔科姆•克拉克(Malcolm Clarke)拍成了这部短片。

天生乐观,大爱无敌。爱丽丝说:“我充满着快乐。”(视频截图)

天生乐观 大爱无敌

爱丽丝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作为一个大屠杀的幸存者,她的脸上却看不到任何哀怨和仇恨。不论是在忘我弹奏着巴赫、贝多芬,与友人下棋、交谈,还是当年在琴边或与丈夫或幼子留影,爱丽丝都挂着天真开怀的笑颜。她说:“我充满着快乐,……我是唯一笑着的人,(集中营里)没有人笑。”对于生活,她重复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美丽”(beautiful)!

她回忆说:“当年,有些德国人在进我的房间前,会在外面问:‘我们可以进来吗?你不恨我们吗?’我回答说:‘我从不仇恨,我从不仇恨,仇恨只会带来仇恨。’”

影片也通过对比手法充分体现了“大爱无恨”的胸怀。当爱丽丝分享着她对贝多芬和肖邦的体会,或旁若无人地“融于琴中”时,片中穿插的那些表现战争痛苦的炭笔画和版画、集中营遗址的历史画面等等,都在她带来的强大心灵冲击下褪为远景,仅仅提醒着观众她所经历的年代。

无论是音乐家马勒照片的动画处理,对幸福的爱丽丝夫妇照片的渐变上色,还是被送去集中营的至亲形象有如聚光灯在头顶熄灭般的视效,影片在回溯之中,都保持了一种优雅的距离。

特别是片中的两个镜头:从通往集中营的火车上拍摄的铁轨到黑白键盘的渐入切换;还有从昏暗的门厅看去,琴凳上的老妇人笼罩在柔美日光中的远景,都传达着一种任人间最恐怖的战乱也无法撼动的力量。

音乐是爱丽丝的梦想,也是她心中的神。(视频截图)

音乐是梦 音乐是神

“音乐是梦想!音乐,是梦想!”而爱丽丝的音乐梦想却随着纳粹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占领而蒙上了阴影。在不能开音乐会的日子里,家中的小钢琴上却还日日流动着美丽的音符。在爱丽丝被送往集中营前,一位纳粹军官来到她家:“我愿意坐在那里,连续几个小时聆听和欣赏你的演奏,我从心底感谢你,你帮助我们让心灵起死回生。”

在集中营的两年里,在不下百场个人音乐会上,爱丽丝演奏了所有记忆中的肖邦24首练习曲,每天弹奏8小时之久。谈起那时的日子,爱丽丝说自己总是在笑,闪亮的眼中没有一丝苦痛和仇恨:“当我们能弹琴时,感觉就不会太糟。音乐!音乐!……每一天,生活都是美丽的。钢琴可以诉说一切。…… 通过音乐,我们活了下来……甚至变年轻了。”

当她弹奏起心爱的钢琴,连集中营的哨兵们也会驻足在窗前静静欣赏,其中一个告诉她:“我们总是会站在这里听你的音乐。”

现年91岁的演员兹登卡(Zdenka Fantlova)曾在特雷辛与其他少年登台合唱歌剧。她说,在那样的环境中能听到爱丽丝的音乐堪称神奇;对人们来说,那不是娱乐,而是一种支持,有着远为重大的价值。历经六座集中营的兹登卡曾饿得奄奄一息,却一直保有着旁观者般的冷静。

她们身边的另一位友人、88岁的大提琴家阿妮塔(Anita Lasker-Wallfisch)早年被抓捕后则到了奥斯维辛,成为40人女子乐团的成员,为上工收工的犯人及党卫军演奏,而幸免于劫难。

“对我而言,这是唯一保有希望的方式,就像是一种宗教信仰。”爱丽丝的语音不高,却直抵内心:“音乐,是神,……在困苦的年岁月,当你承受苦难时。”

从昏暗的门厅看去,琴凳上的老妇人,笼罩在柔美的日光中,指尖的音符直抵心扉。(视频截图)

苦难结束 感激音乐

1949年,爱丽丝母子离开欧洲,到以色列与她的双胞胎姐姐团聚;她的儿子斯特凡改名为拉斐尔,也走上了音乐道路,作为广受欢迎的大提琴家在全世界巡演达半个世纪之久,于2001年64岁时安详去世。

提到儿子死得无痛苦、无知觉,爱丽丝话中满怀感恩。回忆儿子的童年,爱丽丝再次强调了音乐的神奇:“当时他还不到三岁,一次他听着听着音乐突然哭了。我问他为什么哭,他说这音乐太美了。”

“贝多芬的音乐不只是旋律,而是内在、饱满的东西。……我们应该感谢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舒伯特、舒曼,他们给我们无可限量的美,让我们充满快乐。”爱丽丝说,“有音乐在,我总是很开心;即便没有音乐,只要想到音乐,我也很开心。一位大哲学家曾经说:‘音乐是最高艺术,将我们带到充满宁和、美与爱的岛屿。’……”

这部短片主要的拍摄地就在爱丽丝独居的伦敦的小单元,英文片名正题“6号房女士”即来自她的门牌。

当镜头拉回今天的伦敦,三位已为人祖母的大屠杀幸存者围坐在阳光明媚的客厅,在钢琴和盛开鲜花的陪伴下,分享着最深刻的生命体验。“说到底,每个人是孤独的,到最后,是独自死去……”“当你发现,有人曾伴你走了一程,你已经非常幸运,你要为他/她曾和你在人生路上同行而心怀感激,并说声谢谢。”

(责任编辑:伊萍)

相关新闻
影后凯特‧温丝蕾 《一日一生》细腻演出
《一代茶圣千利休》获日奥斯卡九项提名
日本奥斯卡揭晓 《宅男的恋爱字典》大赢家
霍特谈女友詹妮弗•劳伦斯何以特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