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水獭命名揭晓 后续安置伤脑筋

【大纪元6月2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守国金门25日电)金门县金宁乡抢救的小水獭兄弟命名揭晓,“大金”、“小金”高票当选。但后续安置让专家伤脑筋,将请台湾国内外专家提供意见。

这2只小水獭4月1日下午在金宁乡林厝被发现,当时尚未“开眼”,由国家公园管理处专人送到台北市立动物园暂时安置,生长状况很好,并已长大。

市立动物园与金门国家公园管理处为小水獭兄弟办理命名活动,20日完成2阶段命名活动,大金(兄)、小金(弟)在3367有效票中获得1144票,确定高票当选为水獭兄弟正式名称。

金门县金沙镇一条产业道路边17日中午再度发现一只小雌水獭,县府建设处送到台北市立动物园安置。至此,台北市立动物园已收容5只金门水獭,其中2大2小是公水獭、1只小雌水獭。

县府建设处昨天举办“金门地区欧亚水獭保育策略研议”会,有台北市立动物园、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台湾大学及金门县野鸟学会等代表及学者参加,经讨论后达成共识“原地野放”及“增加个体数量”为优先考量。

台北市立动物园代表指出,台湾没有水獭野放的经验,且国外野放纪录的死亡率高。台湾黑熊与石虎野放后竞争力远低于野生族群。市立动物园已找到一座大水池,为小水獭做10到11个月野放前训练。

全台只有金门有欧亚水獭,台北市立动物园还没有繁殖下一代。参加会议的代表昨天勘查5处水獭野放繁殖区,但环境都不是很理想。下次会议将邀请行政院农委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英国专家参加,提供相关意见。

县府建设处表示,未来将整合各单位专长及属性,为金门欧亚水獭族群延续制订专案计划“欧亚水獭保育及复育计划”,每2个月定期举办工作会议讨论进度及方向,包含现行法规整合、野外分布调查、救伤标准流程、野放前评估与训练及圈养个体的繁殖等议题。

为提高水獭存活率及有效延续族群数量,县府建设处持续评估小水獭兄弟后续野放或圈养;持续进行水獭野外分布调查,评估适合野放区域,并持续建构在地救伤及收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