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闻

中大新疗法治难辨梭菌感染

【大纪元2015年10月07日讯】中大医学院今年的研究发现,利用“肠道微生物移植”治疗感染难辨梭菌的严重患者,比传统抗生素治疗的成效高3倍多,期望日后将疗法应用于其它消化疾病。

难辨梭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内肠道感染,单是威尔斯亲王医院现时平均每月约有15至20宗新增个案,即几乎每隔一、两天便有新发病例,2009至2013年间感染率增加了约3倍。患者的症状包括发烧、腹痛及腹泻等,现时主要靠服用抗生素来制衡病菌,但因药物同时有机会破坏“好”的肠道微生物,引致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衡,复发率较高。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助理教授黄曦表示,约20%患者为难治性疾病及10%使用抗生素治疗后仍会复发。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水、中毒性巨结肠及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约25%重症患者甚至会于60天内死亡。

中大肠医学院胃科团队2013年率先把“肠道微生物移植”引入本港,透过向健康人士收集约50至100克粪便,加入生理盐水稀释及经精密滤网去除不必要微细残留物后,透过由鼻孔伸延至小肠的喉管、胃镜或肠镜等不同方法移植给患者,以治疗复发性难辨梭菌感染。 自2015年初起,中大针对症状严重的难辨梭菌感染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把15位病人分别用肠道微生物移植,及使用传统抗生素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肠道微生物移植”的治愈率,约为传统抗生素治疗的3倍多。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副教授黄秀娟表示,目前已展开硏究,应用肠道微生物移植于治疗肠易激综合症,以进一步确定方法对不同消化疾病的治疗成效,期望让更多病人受惠。◇

责任编辑: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