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孝子与忠臣

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儿子听从父亲的话,这是孝子吗?臣下听从君主的命令,这是忠臣吗?”

孔子听了鲁哀公的话,很想讲讲自己的看法,但他又怕鲁哀公不接受。于是他便装作没听见的样子,向鲁哀公笑了笑,然后快步出去了。

孔子出来后见到了弟子子贡。他对子贡说:“刚才鲁君问我:‘儿子听从父亲的话,这是孝子吗?臣下听从君主的命令,这是忠臣吗?’我怕鲁君不接受我的看法,所以就没回答他。你看我这样做行吗?”

子贡想了想,说道:“儿子听从父亲的话,这就是孝子;臣下听从君主的命令,这就是忠臣。这是很对的呀!您还有什么不同看法吗?”

孔子听了子贡的话,连声说道:“你不懂,你不懂啊!一个国家如果有敢于谏争的大臣四人,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被侵犯;如果有敢于谏争的大臣三人,社稷就不会有危险。父亲如果有敢于谏争的儿子,那么父亲就不敢违背礼义。一个人如果有敢于谏争的朋友,那他就不敢做不义之事。所以儿子听从父亲的话并不一定就是孝子;服从君主命令的臣下也未必就是忠臣。是不是孝子忠臣,要看他们所遵从的是对还是不对。你说不是这样吗?”

子贡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连连点头。(事据《荀子》)

--摘编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魏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