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比尼:欧洲负利率或成“新常态”

人气 20

【大纪元2015年03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张东光编译报导)金融风暴过后六年多来,全球许多央行推出零利率、信贷宽松、前瞻指引(Forward Guidance)和无限制的外汇干预等非传统政策后,欧洲出现了一个奇特的金融现象--负利率。

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经济学大师、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Nouriel Roubini)最近在辛迪加项目(Project Syndicate)网站撰文,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此一奇特现象。他说,目前负利率在瑞士、丹麦和瑞典等欧洲国家很普遍,估计约有总值3万亿美元的10年内到期欧洲和日本公债已沦为负利率。

鲁比尼认为,这荒谬的名义(nominal)负利率现象其来有自,事实上投资人很早便接受了实质(real,物价调整后)负利率的事实。因为当许多先进国家推出零利率后,支票(或活期)存款便成实质负利率了,若再考虑银行收取的各项存户费用,有效名义负利率也早就发生了。换言之,负利率并非新鲜事。

此外,欧元区等国家的通缩若成常态,名义负利率有可能变成实质正利率,这只是重蹈日本20年来持续通缩和近零利率的覆辙。

既然是负利率,为何投资人不直接握有现金,而要去投资负利率(负报酬)的金融产品呢?鲁比尼表示,持有现金有其风险,例如希腊存款户因担心银行倒闭而将现金提领回家,将之藏在床垫和墙壁内,但后来却发现家庭窃案频传,而且部分钞票还被老鼠啃噬。因此,最妥善的方法还是交给银行保管,然后支付所需的费用成本(包含负利率)。

银行也跟存户一样有苦难言,根据法规,它们只能被迫让央行收取存款准备金的利息(即资金转存央行为负利率)。

就投资人而言,为何有人愿意投资为期3年、5年甚至10年的名义负利率债券呢?以瑞士和丹麦公债为例,投资人预期这些投资可望因货币升值而获利,瑞朗在1月中旬脱钩欧元后单日暴升20%便具有示范效应,相比之下负利率的成本已微不足道。

至于汇率看贬的德国和日本公债,长期投资人(如保险公司和退休基金等)持有的主因是碍于法令规定,必须持有一定的债券部位,至少债券的投资风险仍然低于股票等高波动度的金融产品。

更重要的是,当市场开始动荡和出现“风险趋避”的情绪时,负利率债券的安全性仍然优于股票等波动性资产。

鲁比尼认为,长期而言,负利率(名义或实质)可能导致存款户减少存款和增加消费,这正是央行负利率政策的目标。在一个资金供过于求和太多的存款追逐少数的正报酬投资工具的氛围下,均衡的利率水平通常都很低,甚至是负利率。他担心,如果先进经济体都陷入长期通缩状态,长、短期负利率可能成为新常态。

为了避免此一情境发生,鲁比尼呼吁央行和各国政府应采取提振增长和引发通胀的政策。但矛盾的是,这样的政策却暗示了负利率将持续一段时间,以便迫使存款户减少储蓄和增加消费。他建议此时最好推出财政刺激政策,特别是能增加生产力的公共基础建设投资,他预言这类政策被延宕越久,全球负利率的环境也将持续越久。

责任编辑:李玉

相关新闻
防通货紧缩 欧洲央行率先采负利率
欧央行祭负利率 迎战通缩
欧洲央行7月决议维持低利率 不排除QE
瑞士央行意外推出负利率 防避险资金流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