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

眷村意志的呼喝

  干旱坚硬无情地

  种子无处伸根去

  玫瑰稻米不妄想

  只求活命拼生机

  

眷村是战后国军来台的后遗产物,在那个时代,因为兵员过多必须裁撤,而被裁的绝大部分又都是下级的士官兵,加上目不识丁者占了大多数,在当时已经不富裕的台湾社会中,严重的缺乏竞争力,所以当年眷村里面传出的尽是“三声无奈”的呻吟。

眷村是一个艰困的园地,这里的人像是一颗种子落在坚硬、干旱又冷酷无情的土地中,他们无法开出瑰丽的牡丹,无法长出金黄的稻子,迸出来的枝苗,唯一的椎心的诉求就是:活着,活着。能不坚忍吗?能不流泪前进吗?能不屈辱的卑微的活下去吗?

半世纪过后,四代之后的现在,眷村仍然艰困,但是已经有了广阔的生机,自由竞争让许多子弟在联考中脱颖而出、在油污黑的手中创出一片天、在政学界中登高立足。

眷村的不怕苦的忍劲和拚搏的狠劲,是眷村的起初动力,也是眷村的改造动力。此外,由于艰苦穷困,眷村的人是相濡以沫,彼此支援,互相帮助,所以特别的重情义,两肋插刀亦不惜,和那些大难来时各分飞的群社大为不同。

仔细研究这个不同于将校阶层的眷村族群,即使没有浮在表面上,而是沉潜在低下处,却可以发现他们对台湾社会的影响相当的深远。

几年前在美国亚特兰大出现了一个很特殊的社团:眷村联谊会。因为知道眷村的人应都是来自台湾,所以听到这个名称,真会令人一时傻眼。我相信当下亚特兰大的侨界,大部分的人都不看好这个社团的“存活率”。

几年来,不断的坚忍前进着,逐渐的眷村意志的呼喝越来越大声,尤其是新任会长叶竣图将健行做为活动的主轴之后,每个月参加的人数都接近二百人。而眷村的情义相挺也显露无遗,温双鉴每次的两大桶豆花、袁丹青的行笔发稿、义工的热心、各界的捐助……搞得每次的活动“吃不完带着走”,让参加的人越健行越发胖,哈,快乐得不得了。

不要小看温双鉴那两大桶花生豆花,要让一、二百人吃,那可是得花上几天的功夫才能工程圆满的劳苦,这样的豆花(豆腐脑)里面当然是充注着满满的眷村情义。

昨天眷村联谊会并同台湾商会、军民一家联谊会举行端午节晚会,有二百多人出席,令我惊讶的不是眷村联谊会包了数百个粽子,这当然很感心,但是会长叶竣图对在场的如许多群众、几乎是每个人都叫得出名字,在摸彩的时候,好像没有一个人是他不知道如何称呼似的,而且还是将相关的一家人携家带眷的提列出来,这才让人赞叹。

我不知道外表粗犷、说话粗犷叶竣图会长,竟然沉潜在底处的内里是如此的丰盛,装得下如此细腻的人名列表。于他,向来只是乐于相处,现在可是佩服了。

昨天,看着当时不被看好的眷村联谊会已经强壮的成长,我终于也感受到了什么是眷村意志的呼喝了。@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