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大陆11月份CPI出炉 通货膨胀压力加剧

【大纪元2016年12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毅报导)12月9日,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1月份的CPI(消费者价格指数),该指数同比上升2.3%,高于此前对经济界人士的调查,有业界人士表示,数据显示大陆通货膨胀压力加剧。

CPI数据出炉 通胀压力加大

中共国家统计局网站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1月CPI同比上涨2.3%,高于10月份2.1%的同比升幅,也高于此前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14位经济学家给出的11月份CPI同比上升2.2%的预期中值。11月份CPI涨幅连续三个月回升,创7个月以来新高,并且从9月份起,已经连续三个月回升,站稳“2时代”。

据《华尔街日报》12月9日报导,据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家Julian Evans-Pritchard在大陆CPI数据公布后表示,刺激措施推动下的中国经济复苏在今年助长了国内通胀压力。工业通胀水平远远超出预期。有鉴于此,中共政府将需要密切关注价格水平,以遏制资产泡沫。

报导说,大陆蔬菜价格的上涨将整体CPI拉高了大约0.37个百分点,蔬菜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了15.8%,这是造成物价上涨的一大原因。

有经济学家表示,在最新一轮货币宽松的推波助澜下,中国投资者纷纷押注蔬菜价格、特别是大蒜价格上涨。今年以来,大蒜价格几乎上涨了一倍。

除食品价格上涨之外,中国依然强劲的房地产市场推高了家居用品价格和整体消费需求。汽油和柴油价格也分别上涨了4.6%和6.0%。

经济学家称,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包括上个月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攀升,以及基础设施支出推动国内需求增加。他们表示,政府引导钢铁和煤炭行业去产能也是一个原因。

交通银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经济学家刘学智表示,目前通胀看似温和,但上升趋势令人不安,工业价格涨幅向消费者传导只是时间问题。

CPI上升对大陆货币政策的影响

对于11月物价上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目前源自上游行业的非典型通胀压力不足以催化全面通胀,应该维持货币政策立场。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导,大陆工商银行国际研究部主管程实指,通胀超预期上升加重人民币贬值预期和压力,抑制了货币政策的腾挪空间。

国金证券大类资产资深分析师徐阳认为,预计货币政策或仍保持稳健偏紧态势。

不过,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认为,大陆已进入一轮新的通胀周期,中共央行的“下一步动作应该是加息,而不是降息”。

责任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