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评论

鲁山老泉:人机大战 中国企业这些年在干什么

【大纪元2016年03月11日讯】昨晚看了央视《经济访谈》节目,觉得“党和政府”真不能再管经济了。从宏观经济计划,到微观企业经营,离得越远越好。

如果“党和政府”打一开始就不介入,中国经济保证早就超过了美国!本来就是不懂经济规律的文盲团伙,又喜欢瞎折腾,权力还非常之大,中国人能不倒霉吗?

我还是用事实说话。现在中国经济去产能,消灭僵尸企业,据说国家拿出千亿兜底还不够。一问:国企产能是如何膨胀的?是不是过去盲目投资的结果?为什么造成盲目投资?二问:都“僵尸”了为什么不迅速转型?明知喂不活为什么还要银行供养?三问:谁来供养“僵尸”和为“僵尸”兜底?兜底的钱又将流向哪里?

为了回答上面三个问题,我虚拟一个“鲁氏集团”,看看“鲁氏集团”是如何从生到死:

我本来在学校教书,以“误人子弟”为业,但是我有一个同学在国家发改委任职。作为昔日的同窗,老同学不忍我一辈子固守清贫。正好,国家有一个宏大的刺激计划,四万亿呀,国家拿出四万亿,然后带动地方,据说是几何等级的拉动。你想想,这么大的数额,让我随便登记一个公司,然后再跟地方打个招呼,从庞大的数字里面漏那么一点儿给“鲁氏集团”,企业不就运转了吗?我投资什么呢?煤炭!煤炭是黑金,当下全国经济轰轰烈烈,那得多大的电力支撑?既然发电就得用煤,所以我投资煤炭稳赚不赔。退一万步说话,就是稳赔我也要上。原因有二:一是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先弄个项目把钱划进来再说;二是我这拿国家的钱办国家的企业,盈亏都是国家的,用不着太为将来担心。

各位,想想在当时投资“大跃进”的情况下,像“鲁氏集团”这样的国企有多少?国家GDP简直疯长啊!全世界都低迷,而我们风景这边独好,“党和政府”很有面子。这就是效益——政治效益。至于投资结构合理不合理,国家这么大,企业这么多,谁管?

一开始,企业确实红火,因为当时全国上的项目多,不说出口外销,光自耗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可是等全部刺激出来的企业开足马力,而出口和内销都不足的情况下,产能过剩的苗头逐渐显现。怎么办?我就向上级打报告。上级能轻率答复吗?肯定要调查研究吧?他那边调查研究我这边又不能停产,因为我是国企,国企就得听“党和政府”。我等啊等,苦等三年,指示下来了,要我转型升级。

三年啊,这三年我生产了多少卖不出去的东西?我要向银行贷多少款?我企业员工消耗了多少?

要我转型我就转,请“党和政府”拿钱来!然后我又写报考,我说我搞了一个创新型的,将来一定有前途,而且把老职工重新吸收进新的企业里。这样又把“转型资金”搞到手。至于我的新企业是不是能创新,管它呢,反正再次倒闭以后还可以转型转型再转型嘛。

就这么回事,你看“鲁氏集团”是企业吗?比吸血鬼还吸血鬼吧!

从启动资金,到贷款经营,再到转型补偿,国家投进去多少?国家得到了多少?这浪费由谁买单?

全是“党和政府”从民营企业和老百姓那儿抽税填进去,或者用通胀抵消。

你可能说“鲁氏集团”是个别现象,不能以偏概全。

我负责任地告诉你,目前煤炭行业和钢铁水泥行业像“鲁氏集团”的可不是个别现象,几乎是全行业!

除开这些行业,其它国企如果去垄断化,也有可能一夜瘫痪。这绝非危言耸听。

昨天得到一个消息,国际油价有所反弹,每桶40美元。

大家知道曾经的140吗?从140到40,国际油价大跳水,而国内呢?虽然有所下调,比例上能跟国际接轨吗?国企就是这么“经营”的。跟抢劫有何区别?

再说电力。五年前,中国的煤炭价格是现在的二倍还多,现在的电价就是那时候定的,甚至还搞了阶梯电价。现在煤炭这么便宜,电价为啥不降?假如有朝一日煤炭恢复了原来的价格,电价可以不涨吗?

我们老百姓啊,最好是啥都不懂,让人随便宰割。否则真是太痛苦了。

最后说说“鲁氏集团”如果是私企会怎样。

“鲁氏集团”如果是私企,那钱都是股东投资,一定是慎重选择投资方向:不但考察当下的市场,而且预测未来的前景。这一点使用现代化手段是能做到的。然后在经营过程中,我会时刻盯住集团公司的销售曲线,分析短期震荡和长期波动,决定后期生产的投入。如果上扬会增加投入,如果下滑会等待观望。及至下滑到“边际”,立刻停产转型,决不让货场堆放卖不掉的产品。

同样的行业,私企要比国企灵活,私企更比国企节省。“党和政府”为什么就不撂挑子?你只管收税,你只管做慈善(二次分配),不行吗?

作为老百姓,我们不管是不是“我们的”,我们只管有钱花,不行吗?什么国有私有?那就是创造财富的方式。哪种方式来钱我选哪种,不行吗?

我再问一遍:镰刀和麦子,你是吃镰刀,还是吃麦子?(有少部分字删减。 原标题:“党和政府”真不能再对经济指手画脚了)

--转自作者博客

责任编辑: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