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古代明君重仁孝 台教师:教化社会表率

人气: 6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6年03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蔡冝霖、李怡欣、张原彰台湾台北报导)高雄市田寮区新兴国小一年级带班导师洪素敏,长期以优书报及儿童读物里的中华传统故事,奠定幼童的品格认知。洪素敏跟班上同学分享了,明成祖朱棣带皇子出巡,到农地亲自了解种稻的辛苦。洪素敏解释,皇帝有宽厚的仁德,知道要体恤民意,这样大家就会模仿他,社会的道德才会提升。

洪素敏说,现在的孩子凡事都依赖家长帮他做好,无法体会别人的付出,不懂珍惜,她说,仁包含“爱、善良、不自私”,学生了解故事后,比较不会独善其身,会关心与帮助他人。而这样的品格,对孩子未来有很大帮助,“现在的社会要是多一点仁慈的人,社会就会少一点麻木不仁。”

文史工作者吴沛霞表示,“孝”在说文解字内代表着孩子要遵循天道做好人,孝是神传给人最重要的德性之一,孝要符合天意,奉养父母不只有食、衣、住、 行,更要真心诚意,心要正并戒除恶习,与仁的本质相同。台北大学历史系教授陈俊强表示,就“孝”来说,中国受儒家影响深远,而儒家最重视丧礼,而丧礼本身也具有“报本返始”的意义,儒家认为,一个人要能对父母尽孝,继而才会懂得关爱其他人。

至于具“孝”精神的人物,中国历史上出现相当多,不胜枚举,古代君王治理国家孝为本,而西汉时的汉文帝是最大的典范,吴沛霞说,汉文帝在还没即位前勤于侍奉生母薄姬(后称:薄太后),母亲卧病,汉文帝事必躬亲煎药侍奉,而他的孝行也让他被群臣拥立为皇帝。

天性至孝的汉文帝在即位后推行仁政,体恤百姓并时常出巡,后有二十四孝中缇萦救父的故事。故事中,缇萦的父亲含冤并将接受肉刑,缇萦跋山涉水上书愿为官婢替父亲赎罪,这样的孝心感动了汉文帝,接受善谏减轻刑罚,并废除残酷的肉刑,“一个小女孩的孝心可以影响皇帝的国家大策,而汉文帝缔造了四十多年不用刑罚的文景之治,这样的仁政、与民为善是建立在孝的基础上,上行下效,人民效法也稳定社会风气。”吴沛霞说。

陈俊强说到,晋朝的李密是很有名的孝行例子,他被晋武帝征召做官时,考量到祖母年事已高,因此婉拒了皇帝的征召,其上书皇帝的“陈情表”可说是句句体现了为人子女的孝心。

陈俊强指出,社会的最基本单元是家,家稳社会与国家才会稳,而家稳的前提则是孝。在家能孝亲,在国家才能忠君。由于孝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十分重要,因此历代的皇帝对孝也都很重视。像古代的史书都有“孝友传”,里头的内容,很重要的部分是在描述如何照顾父母,如:亲尝汤药、衣不解带等。◇

责任编辑:尚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