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

【文史】中国牛耕的起源与牛穿鼻技术发明

古代文明建基在农业之上,牛耕则是古代农业文明的主要内容。在以牛耕为主的文明时期,牛可以称作国之根基。汉宣帝时期丞相“丙吉问牛”的故事受到后人称赞,原因在于丙吉作为丞相深知牛对于以农为本的王朝意味着什么。

牛耕技术的出现是古代文明史上的重要事件。早在两汉时期,中国的牛耕技术已经普及并达到成熟。

牛耕在中国的起源

中国古代先民以耒耜耕地,春秋战国时期因铁器的使用,牛耕开始普及。

据古代经史典籍记载,大约五千年之前,中国古代先民就已经使用牛作为交通工具了。

《易‧系辞》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唐杜佑《通典》卷六十四引《古史考》记载,“黄帝作车,至少昊始驾牛。”

中国远古和上古时代,牛除了作为坐骑之用,主要用于祭祀和食用,并有固定饲养牛的场所,亦即牛圈,但尚未用于农业。

西周时代,牛的使用范围或更广,不过依然局限于驾车、乘骑。部分地区仍以牛为主要肉食对象。至西周末年,人们才开始用老牛来作祭品或肉食品。

宋钱选所绘《时苗留犊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描绘三国魏淮阴县令时苗上任时乘坐一辆牛车来,一年后,母牛生一小犊,离任时辞别当地父老,留下一犊的廉洁故事。由这张画可见牛用于驾车。(公有领域)

到了春秋时代,牛的使用可能从驾车、乘骑转到耕田方面,牛耕萌芽出现。

关于中国牛耕的起源,历代有不少说法。

古代文献最早记载是在四千多年前已有牛耕,如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周族的祖先,“后稷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名弃,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如果后稷之孙叔均始作牛耕,应当是夏代初期的事情。

从考古材料来看,商周时期出土的石犁很多,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均有发现,其分布面积之广也足以说明当时耕作技术较成熟。

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周礼》,谓西周时有牛耦耕;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认为西汉赵过始创牛耕;南宋学者叶梦得、周必大、王应麟等人,依据孔子有犛牛之言,冉耕亦字伯牛,《月令》冬出土牛,示农耕早晚,认为牛耕始于春秋。元代农学家王祯、明代农学家徐光启都赞成此说。

当代学术界多位史学家都支持牛耕始于春秋说,并补充一些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的证据,例如:清代学者杭世骏主张牛耕始于战国(杭世骏《道古堂全集》卷二十四《牛耕说》);清代学者、文学家赵翼主张牛耕始于神农氏(赵翼《陔余丛书》卷十九《牛耕不始于赵过》条)。

牛穿鼻技术的发明

究竟牛耕起源于何时可能很难釐定。不过,殷商时期出现牛耕之说一度得到一些学者的认同。例如,吴存浩所着《中国农业史》(1996年出版)第二章第二节提及“商代有无牛耕的问题”,并以殷商甲骨文“犁”字的分析来证明殷代已用牛耕。

有论者称,牛耕是牛与犁的结合,犁是牛耕出现的先决条件。殷商有石犁和铜犁。商朝前期,青铜已用于制造农具,这也是殷商可能出现牛耕的条件。此外,用牛拉犁耕地,驭牛技术也很重要。

商族原本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古老部落。传说商的远祖名契,契佐禹治水,因功始封于商(今河南商洛)。商部落畜牧业比较发达,常以畜牧产品跟其他部落交换。契的六世孙王亥发明服牛技术,开始驾牛车到黄河北岸扩大贸易。在一次贸易中,狄人有易氏杀死王亥,夺去牛车和其他财物。王亥之子上甲微起兵灭掉有易氏。

这件事在先秦典籍《易》、《世本》、《竹书纪年》、《楚辞》、《吕览》和《山海经》中都有记载。王国维发现殷墟卜辞中称王亥为高祖,祭祀王亥礼仪尤为隆重,有一次用牛就达三百头。

不过,有学者推测,殷商时期即使出现牛耕,可能也不普及,因为当时驭牛使用的应该是“辔”,即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而没有给牛穿鼻环的服牛技术。而人能够彻底驾驭牛,是发明了穿牛鼻的技术以后。

从文字记载看,给牛穿鼻的技术最早见于战国时期著作《庄子‧秋水》:“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牛的力气大,脾气也不好。拉犁耕田的活比拉车累得多,如果牛不爱干,耍起脾气来会给耕作者带来麻烦。其次,殷商耕地用的主要是石犁。石犁适应于人力操作,牛犁田的力量比人大,石犁在强力的拉动下,遇到坚硬的土地,可能容易破碎。用牛耕地,犁具损坏的可能性会比较高,可能要不断拆装更换,因此,牛耕反而不如人耕。

山西浑源晋墓出土战国牛尊,牛带鼻环。这说明春秋后期可能有了给牛带鼻环的驭牛技术。与此同时,战国时期铁犁的出现,也给牛耕带来可能。

到汉代,牛耕技术已经达到成熟和普及,这从中国各地出土的“牛耕图画像石”可以得到佐证。@*

责任编辑:谢秀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