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镜

谈中国未来 学者:终将探索民主之路

中国知名旅法学者、法国赛尔奇.蓬多瓦兹大学教授张伦(中)来台,举办新书发表会。左为政大新闻系教授冯建三,右为海西咨询负责人林正修。(郭曜荣/大纪元)

【大纪元2017年11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懿胜、郭曜荣台湾台北报导)中国知名旅法学者、法国赛尔奇.蓬多瓦兹大学教授张伦,近日来台发表新书《失去方向的中国》。在新书发布会上,他谈及中共十九大权力重组后,中国未来可能的演变趋势。

出版商博大出版社在台北紫藤庐举办新书发表会,除了张伦本人出席之外,并邀请政治大学新闻系教授冯建三、海西咨询负责人林正修与谈,现场也有媒体和多位关心中国大陆时局的民众参加。

对于中国未来的走向,张伦表示,中共长期以来对内严格箝制人民思想自由,以经济限制中国人民,用生活控制百姓,甚至利用科技来监控中国人,但这股压力随时都可能爆发,就算伴随社会的动荡,中国迟早会主动去探索民主之路。

张伦说,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政府在关键时刻做了什么决定。当年台湾前总统蒋经国打算开启台湾民主宪政之门时,国民党有人担心会失去政权,但蒋回应说“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因此结束了国民党长期“一党专政”的局面。

他认为,如果当初蒋经国走向压迫人民的路线,或许就不会有自由、民主的台湾,蒋拥有承担历史的勇气。现在的中国需要改革,要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将权力集中在“中共”的手中。

中国知名旅法学者、法国赛尔奇.蓬多瓦兹大学教授张伦表示,中国改革的唯一标准,就是“公民权利的增量”。(郭曜荣/大纪元)

“中共老用阿拉伯之春、颜色革命后那些国家的乱象来吓唬老百姓,这是错误逻辑。”张伦说,那些问题都是在转型之前埋下的祸根,从医学角度上讲,不能用脓冒出之后的状态,来反证原先脓没冒出来时的情况是好的。中国要好,应尽可能做一些渐进式、更深刻的改革,而下一步改革的唯一标准,就是“公民权利的增量”。

张伦表示,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要留下什么遗产,取决于他怎么做,当初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在人民上街后才提出改革措施,“那些措施只要一个月前提,社会就不会那么乱了”。“但人类有时候很愚蠢,不见棺材不掉泪,除非有些有前瞻性、大智慧的执政者,但这种人可遇不可求。”

他强调:“一个重要的人物、执政者,必须要担当在关键的历史时刻时,做出对的决定!”◇#

责任编辑: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