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正述】夏之九:大夏文明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正述(大纪元)

夏朝:帝禹时代之五

大夏文明

大禹治水成功后,被封于夏地,故称夏禹,夏禹践天子位后,建号为夏,开创了三代之首的大夏。中国自古被称为华夏,直接可追溯到大夏这一称谓。那么华夏二字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按《春秋左传正义》中所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所以,华夏二字是文明的象征。帝禹开创了大夏,亦开创了一段辉煌的文明。

如前几章所述,大禹从摄政到成为天下共主,前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开创了诸多美政与法度,这些无不是大夏文明的表现。

1. 礼义之大

中国人讲礼乐文明,在乐治天下的帝禹时代,恢弘的大夏乐舞、五音听治的美政都是乐治天下的体现,而作为辅助的“礼”也在奠定之中,如大禹定下的贡赋制度、五服制度,并不只是确立了一种财政制度或行政区划,而是包涵了礼的内涵在其中。

又如帝禹命奚仲为车正,车正是管理造车的官员。奚仲始创马车,又造了兵车。此外,车上又加旌旗,有的以龙虎为图案,有的以龟蛇为图案,并且用羽毛或垂饰加以装饰,旗的形制用以分辨尊卑等级。

天地之间上下有序,万物有别,体现在人类社会中,上古先王制礼以定尊卑、别等级,于是在礼的节制下,人们各守其土、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守礼不乱。

2. 服章之美

据古籍所载,夏人祭祀穿着以细布裁成的上衣和下裳,头戴一种叫毋追的冠或戴玄冕。据《后汉书‧舆服志》所载,毋追这种冠,长七寸,形状如倒扣的杯子,前高后低、前广后窄,形制与后世的委貌冠、皮弁冠相似。夏人的冕与后世形制也差不多,冕有垂饰,叫作旒,夏代冕冠的垂旒由黑白赤三种颜色组合而成。天子之服,其上还有日月星辰的图案文饰。

“九旒冕”,出自《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第三百二十八卷》。(公有领域)

3. 夏历

夏历,也就是夏代的历法,又称阴历。但其实阴历的叫法并不准确,因为中国人所使用的阴历其实是一种真正的阴阳历。所谓阳历,简单说来就是只考虑年长,即一年时间与地球绕日的运行周期基本一致;所谓阴历是只考虑月份,即每月时间与月亮绕地球运行周期基本一致。而阴阳历则即考虑年长又兼顾月长,夏历正是这样一种阴阳法,一直延用至今。

4. 教育与养老

上古之世,朝廷设立官学。夏代时的官学叫东序和西序。东序是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为小学,设在西郊。那时的学校教育重视道德教化,尤其重视对有德且年长者的尊敬,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孝悌之道。所以上古时的学校同时也是赡养老人的地方。老人又分国老与庶老,卿大夫一级的老人称为国老,普通的士人老者称为庶老。按级别不同,国老养老,有国老之法;士人养老,有庶老之法。夏代时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夏人上自天子下及庶民皆以尊老为美德。

5. 爵位与官制

夏朝天子分封诸侯,诸候们按封国大小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这就是爵位。夏代又设三公九卿,这是夏代的官制。三公九卿的官制发端于夏,始皇帝厘定中华帝制时,又有所增益和调整,后来一直延用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隋朝时为三省六部制所替代。

6. 九鼎

从黄帝时就有黄帝铸宝鼎的故事。帝禹时,亦有大禹铸九鼎的故事。鼎的形制历代不同,有很多种,较为常见的有三足圆鼎、有四足方鼎。中国人也常用鼎来指代江山社稷,如问鼎、定鼎。此外鼎又是一种用于祭祀天地神明的礼器。那么鼎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我们不妨从帝禹铸九鼎说起。

示意图,图为商朝刘鼎。(公有领域)

大禹治水成功,授禅成为天下共主。于是“收九牧之金铸成九鼎”,分别象征九州。这里所谓的“金”是指铜。后来九鼎由夏代传到商代,由商代传到周代,再后来周德渐衰,九鼎也随之散失。后世帝王也铸鼎,用鼎烹煮牲牢祭祀天地神明,所以鼎被作为一种礼器使用。

然而,在上古时代的鼎并不只是礼器这样简单,而是一种神器,是有着与天地神明沟通的这样神奇的功用。史载帝禹所铸九鼎,其中五鼎以雄金铸成,以应阳数;四鼎以雌金铸成,以象阴数。九鼎铸有九州方物,包括各方神明与鬼物。于是人们识百物、辨正邪,如果进入川泽山林之类的地方,魑魅魍魉之类的邪物不能轻易为害。据古籍所载,九鼎能自动变轻或变重,还能自动移动或停止,鼎中有水,不用加热可以自动沸腾,不用注水,可以常盈常满。鼎的这些变化是与国家的吉凶存亡有关。如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周代之末,九鼎震动,这些都是亡国之兆。鼎在世道衰乱时,避世自藏;在文明之世时,应运而出。所以后世如果在某地发现古鼎,都会被视为天降祥瑞,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

九鼎的史料为我们还原了上古人神同在的奇伟气象。中华文明是神传文明,随时代之变迁,在不同的道德水准之下,有其不同的表现。然而无论是上古的大行神迹,还是后世的修炼文化,以及根深蒂固于中国人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理念等,无不是人神同在这一文明内涵之表现。

大禹时代还有许多创制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散发着流光异彩。除了之前提到的奚仲造兵车,又有伯益作井,还有帝禹以历山之金铸币的记录,并且这也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有关于铸币的古籍记录。之前我们还提到过《山海经》,也是大禹时代留下的奇书。

此外,大禹制作了伺风鸟,就是用来测定风向、占卜吉凶的长竿。竿头为鸟形,后世也称伺风乌、相风乌、相风竿。晋人傅休奕的《相风赋》描绘了相风竿的形制:“表以灵鸟,镇以金虎。以候祥风,以占吉凶。”我们可以想像,悬挂着灵鸟的相竿高悬,灵鸟在风中徐徐飘扬,遥接来自于天的信息,留给人世间敬天命尊神明这个恒定不变的典则。

参考文献:

1. 《史记-三家注》

2. 《纲鉴易知录》

3. 《路史》

4. 《礼记正义》

5. 《太平御览》

6. 《通典》

7. 《拾遗记》

8. 《渊鉴类函》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反馈信箱:zglszs@feitiancollege.org

点阅中国历史正述】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