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史料

《天工开物》乃粒第一卷‧水利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编按】《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特分节刊登,以飨读者。

粮食第一‧稻田灌溉方法

水稻比其它的谷物更需要防旱。稻田里的土分为沙土、泥土、瘦土、肥土,各个地方的土质不一样。有的三天不灌溉地就干的,也有半个月不灌溉地才干。天不下雨,就要人来引水灌溉。

靠河边的农家有造筒车的,筑坝拦水,让水经车下冲激水轮旋转,在将水引入筒内,各个筒内的水分别倒入槽中,在流进田里。不分昼夜,灌溉百亩稻田没有问题。不需用水时,用木栓卡住,水轮就停止转动。

在湖泊、池塘这些水不流动的地方,也可以在岸边安装转盘水车,用一头牛拉着转盘动,转盘在带动水车引水。

也可以几个人踩转水车引水。大的水车长两丈,短的也有一丈长。水车内用龙骨拴一串串的木板,带水向上,再流入田里。一人一天可以灌溉五亩田,一头牛一天可以灌溉十亩田。

浅的池塘、小水沟不可以放长的水车,那么就用拔车,一个人双手握住摇柄,迅速转动,从早做到晚,也只可以灌溉两亩地,扬州那个地方用几把扇,靠风力转动水车,有风就转,没风便停。这种拔车是用来排洪涝用的,排洪后便可栽种谷物。由于拔车是用来排水,而不是用来取水的,不适合用于抗旱。用桔槔取水可以灌溉的稻田就更少了。

原文

《天工开物》乃粒第一卷‧水利

凡稻防旱藉水,独甚五谷。厥土沙、泥、硗、腻,随方不一。有三日即干者,有半月后干者。天泽不降,则人力换水以济。凡河滨有制筒车者,堰陂障流,绕于车下,激轮使转,挽水入筒,一一倾于见内,流入亩中。昼夜不息,百亩无忧。不用水时,拴木碍止,使轮不转动。其湖池不流水,或以牛力转盘,或聚数人踏转。车身上长者二丈,短者半之。其内用龙骨拴串板,关水逆流而上。大抵一人竟日之力,灌田五亩,而牛则倍之。

其浅池、不浍不载长车者,则数尺之车,一人两手疾转,竟日之功可灌二亩而已。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目。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盖去水非取水也,不适济埋。用桔槔、辘轳,功劳又甚细已。

──转自《新三才》

点阅【天工开物】相关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