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书话

读史笔记(二)

马王堆出土道德经竹简,汉朝,河南省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文化”正解

“文化”二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是如此广泛,以至于我们似乎已经无需思考,便人人知道这个词意味着什么了。

按大陆辞典的解释,“文化”有三个内涵:

1、考古学上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

2、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3、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台湾教育部国语辞典中,“文化”的内涵则为:

1、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总成果。包括宗教、道德、艺术、科学等各方面。

2、文治教化。

从大陆与台湾对“文化”的不同解释中,已经可以看出一些基本的区别。比如,大陆的“文化”中,已经没有了“宗教”和“道德”,也不提“文治教化”,只提“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也就是说,在中国大陆,“文化”已基本成为考古“遗迹、遗物”所体现的表面特征,人类所拥有的各种“精神财富”以及人对知识、文字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而在台湾,“文化”的内涵则仍然包括了“宗教”与“道德”,以及“文治教化”的部分。

可见,对“文化”二字的理解,绝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事情,它体现出远超于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文化”层面的东西,而触及到更加深层的对“天”与“人”根本的认识,以及如何根据这种根本认知而规范人类的文明、制度、行为,乃至人类社会的一切的问题。

大纪元的《【中国历史正述】导论之三:文化正义》,就从人类起源的源头,从宇宙观的高度和基点出发,对“文化”二字正的含义,提出了不同于我们现在在辞典中能够查到的定义。

总结下来的要点是:

1、“文化”的内涵,不应该是西方“人类学”学者在简陋的进化论假说上,提出的对人类历史上精神与物质产品表面的、描述性的界定,也不是西方词汇“Culture”所能涵盖的。

2、汉字的来源与世界上所有其他语言都不一样,内涵更为深远博大。而“文化”一词,实际上包括了“文”与“化”两层含义。

3、就“文”而言,既有“天文”,亦有“人文”。

4、“神迹直接显现,或天道、神意通过阴阳生克变化的天象显现,谓之‘天文’”。

5、“圣人秉承天命把这种天文明示、演示给人,成为人的思维方式、信仰、思想、行为,乃至最表面基本人伦、行止规范、典章制度等等,谓之‘人文’”。

6、而“化”则可理解为,“观摩和顺应天文(天象),可以了解天意,以顺应天道、天时和天象的变化;推行和学习人文,可以教化、成就天下众生,生生不息而基奠成连绵不绝的文化传统,成就各代文明。”

“鉴于此,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文化的根本源头是天理至道,即神传。文化,是上天与神的系统安排与教化过程及其成就与展现。其关键的功能和奠定的目的,在于成就‘天人合一’的人文教化,使人最终能循之而找到真正能带人返本归真的道理、天法,成为明白、顺应、同化于不同层面天理、大道的人。”

如此,用更浅白的语言讲,“文化”是神显示给人的天机,再通过圣人、修道者、修佛者等,在参悟天机、天命的基础上,由圣人、觉者,或“各代君王带领其朝之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各层文化菁英,在人间系统演绎、成就各代文明与历史教训”,在演绎和成就的过程中,自然也在教化人类,同时衍生出“历朝历代文明产品,即人文产品,包括:思想、宗教、文学、艺术、服饰、建筑、民俗等”。

笔者很早就发现、就感觉到,中华传统文化,跟今天从西方传来的“科学”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笔者在大学与研究生时代曾苦苦钻研佛经、《道德经》、《易经》等等,想找出那些书中所蕴含的关于宇宙真相和真理的密码,然而却不得其门而入。

现在想来,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当时还未能从上述高度来看待和理解“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虽然凭直觉认为宇宙中应该有一个统一及最终、最高的真理,但却仍然未敢去想,宇宙空间中有更高的生命与智慧,在安排、看护着人间的一切,甚至亲自下世,开创、演绎人类的文明并教化众生,以便有一天,能够带领同样从高层空间中下世历练的生命重返天国家园……

如果能从这个层次和角度来看“文化”,一切便都豁然开朗,水到渠成,圆转如意,胸中再无疑问与死结。@#

──转自作者博客

(点阅读史笔记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