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南向菲律宾基本功 在地化长期耕耘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7年09月19日讯】台湾与菲律宾地理位置相近,早在1990年代南向政策之前,已有台商拎着皮箱带着技术,只身南下寻找翠绿的草原,许多人经营有成。东南亚已非吴下阿蒙,民众要重新认识。

当时台商凭着台湾精神闯出一片天,像Koten保险开关公司负责人丁金煌、“鲔鱼大王”邱福、仔猪饲料厂Atlas Feed董事长谢世英、绿源农业资源公司董事长吕秀男等人都是成功范例,产品已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

然而,台商拎皮箱闯天下的时代可能要过去了。

中华民国驻菲代表林松焕向中央社记者说:“在全球化的时代,单打独斗面临更大的挑战,重要的是在地化,台商要有长期经营与发展的准备,一步一步克服困难,这才是全球化时代的基本功。”

事实上,在地化就是这些台商单兵南向成功的秘诀。

他们都吃过华侨、菲律宾人或不肖官员的亏,也曾撞得满头包,但透过在地化,不断适应当地,测试市场,找出问题,然后以适合当地的办法解决。

林松焕指出,菲律宾政经环境时时刻刻变化,台湾产业若要到当地发展,首要工作是搜集资讯,熟悉当地政经情势,与地方政府建立良好关系,唯有这样,才能生根立足。

靠着这些基本功,一家台湾重量级企业近年为菲律宾盖了20多家发电厂,低调的沉默赚钱。

虽然在政治与外交困境下,台湾与其它经济体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非一蹴可几,但东盟各国产业挑战多,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未必就有保障。

以中国一家厂商为例,即使中菲签有经济合作协议,也同样遇到挑战。这家陆厂对菲投资甚大,但大陆人员仍因国家安全考量,被取消签证或工作证,只好卷铺盖返乡,导致陆方最后无法实际经营。

林松焕提醒,东盟各国国情、发展程度与产业方向不同,台商南向策略不会一体适用,东盟10国不可能一次到位,更不能以台湾的一套来看其它国家,完全移植台湾或大陆经验是不可行的。

台商需对当地的文化历史、处事方式与法规要有深入了解,找出自己的优势,挑出与台湾产业炼或优势相关的国家,以这些国家做为发展重心,深入研析市场,做到“产业对产业”的配合。

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政府以“10点社会经济大纲”做为发展蓝图,基本上维持自由市场路线,着重增加就业、发展农业、制造业、中小企业与清洁能源,提升基础建设。

这与新南向政策有很多契合之处,虽然北京推出一带一路,但在区域整合概念下,台湾与中国大陆可各自发挥优势,扮演自己的角色。

以基础设施为例,中国大陆及日本可投资重大工程如水坝、铁路与海港等。台湾可配合的项目也很多,如交通、电动车、智慧城市与发展资讯通信科技等,这些是台湾的强项。

例如,吕宋岛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车辆需经多个关卡分段收费,费时不便,台湾的电子收费系统(ETC)则是一步到位,有应用空间。其它如公共运输、垃圾处理、LED技术、农业、养殖业及中小企业合作等,台湾都能贡献所长。

新南向政策重心在人,教育方面,台湾迈入少子化,菲国则是学生多,台湾教育强项为工程和科技,菲国则是在于文学、法学,双方互补性极高,文化教育结盟亦可互蒙其利。

由于杜特蒂立场亲中,且期望自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更多利益,即使菲国许多官员认同新南向政策,但碍于北京压力不便公开赞扬,只有民间名义的对台机构“马尼拉经济文化办事处”(MECO)敢于发声。

MECO助理秘书长亚毕耶拉(Arthur Abiera Jr.)说:“我们欢迎新南向政策,菲律宾不会对台湾关上大门,特别是在商业、观光及人民交流方面。”

亚毕耶拉表示,新南向政策是增加台菲人民交流的通道,不只是经贸,还包括教育文化,双方将深化往来,建立互信,进而营造更好的商业环境与投资气氛。

今年台菲双方签署数个医院合作备忘录、共同打击犯罪协议,台风、海洋、地震与火灾的观测合作也在进行中。

亚毕耶拉说,在“杜特蒂经济学”下,菲律宾全方位敞开大门,特别是农业、观光业与制造业。在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菲贸工部已与中华民国经济部订有发展合作计划。

他补充,菲国已无限开放马尼拉以外的机场及港口,台商如果愿意开发这些观光资源,菲律宾政府很乐意配合。

许多东南亚国家协会(ASEAN)会员国已非吴下阿蒙,菲律宾也已不只是输出家佣的国家,台湾民众对东南亚的心态要改变,应重新认识东南亚。另外,每个产业都有不同的利基与挑战,重点是在地化,长期耕耘,做得愈扎实,成功的机会愈大。(转自中央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