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嘉屏

边境传爱 佤邦医师来台与屏基医护师徒会

屏东基督教医院于民国83年在佤邦训练当地医护人材,2名当年受训女医生波莉(左4)与哈拿(左5),3日来到台湾与屏基医护老师们见面,师徒相会场面温馨感人。(屏东基督教医院提供)

【大纪元2018年12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简惠敏台湾屏东报导)屏东基督教医院于民国83年派遣医疗队,前往位于泰国、缅甸边境佤邦,建立最基本的就医照护系统,训练当地人成为医护人员;其中2位女医生3日来到台湾与一别10多年的屏基医护老师们见面,师徒相会场面温馨感人。

位在泰国缅甸边境,属于缅甸第二行政特区的佤邦,因为地处山区,交通非常不便,在屏基还未前往佤邦时,佤邦的急重症病患只能送到泰北边境的医院,但是因为没有身份,往往得等上3、4天,才能获得救治,有些人就在这等待之中去世了。

屏基于民国83年派遣医疗队,训练佤邦自己的医疗人才具有诊治照护当地常见疾病的能力;屏基小儿科医师卓德松负责为当地规划医学教育课程,但当时佤邦人的教育程度低,加上资源缺乏,让整个医疗训练难度倍增。

卓德松说,当时刚开始教量脉博时,学员都觉得非常新鲜,结果有的人量回来20下,有的量出40下,这些看来离谱的数据,原来是佤邦没有时钟,学员没有“时间”的概念,屏基只好运了好几个时钟到佤邦,从如何看时间教起。

在佤邦每天都有故事,卓德松回忆说,在佤邦时,有位患者罹患盲肠炎,由于担心转为腹膜炎,顾不得设备简陋,决定开刀切除盲肠,于是戴着手扒鸡手套、穿用油布剪裁的围裙手术衣,在饭厅临时改装的开刀房里,手术刀用蒸笼消毒、手电筒充当手术灯,麻醉药也过期了,克难地划下“佤邦第一刀”,奇妙的是手术后伤口竟完全没有感染。

卓德松说,还有一名10多岁的病人,全身45%的体面积被开水烫伤,没有吗啡可以止痛,没有消毒过的纱布可以覆盖,只能把生理食盐水隔水加热,让加温的液体在换纱布时,疼痛减少些,只能为他熬鱼干豆粥补充体力。原以为不出一星期,他就会息劳归天!因为,这在台湾没有烧伤中心,那能活命?但两个月后,他却可以下床走动了。

屏基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庄岳泉说,到佤邦支援的屏基医护人员,不仅随时要卷起衣袖捐出热血,充当临时血库,也常受A型肝炎、恶性虐疾、皮肤病…等传染病威胁。

庄岳泉说,且由于物资缺乏,当时在佤邦一天只有两餐饭,配菜则视当时盛产的蔬菜而定,盛产高丽菜时,大伙就连续吃高丽菜吃两个月,遇到雨季没有菜,那就吃饭配面条,他在佤邦3个月便瘦了7公斤。

现在佤邦的生活环境已有长足的进步,茅草屋变砖房;泥巴路变柏油路,看到当年的青涩学生变得成熟稳重,持续照顾当地人,改善当地的医疗照护品质,让曾驻扎佤邦的屏基人员感到欣慰不已。

外国宣教士为台湾奉献心力创立了屏基,屏基在稍微行有余力之时,从民国83年开始从事国际医疗,如同当初外国宣教士医师以医疗行爱来到台湾屏东一样,屏基把医疗带到世界最偏远、最迫切需要的地方,精神令当地人十足感动。

卓德松医师在佤邦捐血。(屏东基督教医院提供)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