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逆境

愤怒的隔壁通常住着“责备”

活在一个缺乏爱、缺乏意义的黑暗世界里,最终付出最大代价的人还是自己。(fotolia)

当红影集《新世纪福尔摩斯》(Sherlock)第四季的剧情中,华生医师亲爱的太太玛莉死了,虽然不是福尔摩斯的错,华生还是愤恨地对着好友说:“你保证过要好好保护我们三个(华生、玛莉与刚出生的小宝贝)!”你保证/承诺/答应……那背后其实是在说:“我那么相信你,你却让我失望了。”

让我们失望的可能是父母、伴侣、朋友、医生、大师……甚至是上帝,或是我们自己。很不幸地,生命有时候很残酷,不论个人付出再多努力,还是抵抗不了强大的命运。当意外和危险毫无预警发生,除了感到巨大的愤怒之外,还会被无法预知的未来、不确定性与焦虑感淹没,很自然就会想要责备─以为找出一个人或一件事,当成对付的焦点,就可以预防同样的错误不再发生,不会再遇到类似的危险或痛苦,想要借此获得“一切又在掌控之中、我又安全了”的感觉,但这当然是一种错觉。

当我们钻牛角尖,陷入追究“是谁的错”,追杀别人成为一天二十四小时的事。无止尽地挖掘理由,只想用最严厉的标准,判处最重的罪名,这样也能够让我们分心,不用想起自己悲惨的失去(感觉愤怒总是比感觉哀伤、脆弱容易许多),也顺便逃避内心自我谴责的强烈罪恶感(我们不是责备他人就是责怪自己)。就像剧中华生最终不敢面对的是自己的出轨与背叛,在太太半夜起床哺乳、哄小孩的时候,自己却与外遇的对象传简讯。当福尔摩斯明白自己成为无辜箭靶的真相之后,只简短说了一句:“我们都只是人。”

充满人性缺陷与弱点的凡人,都有欲望、自私、贪婪、恐惧、软弱……会做出许多愚蠢的决定、犯下种种错误,将这些无法或不想面对的心魔,投射到外在的人事物并对其责备很容易,但最终回力球还是会反弹过来,像鬼魂一样纠缠着我们。

失去挚爱已经是巨大的损失,难道还要跟着失去善良柔软的心,从此被怪罪腐蚀生活、活在充满仇恨的世界里? 去恨比去爱容易得多:怪自己出生在不好的家庭、怪政府经济让人失望、怪世界充满不公平……然后把气出在家人、朋友身上;或是投射到社会中的某些群体,让他们当代罪羔羊;或是把和自己不同的人都看成是威胁/恐怖分子,觉得应该将他/她们驱逐出境;总觉得别人亏欠我们,理所当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来补偿,而且是加倍,才能弥补自己所受的伤害与痛苦。

但这样做,除了变成生命最大的受害者(有意无意地伤害别人、自我封闭更加孤单),还活在一个缺乏爱、缺乏意义的黑暗世界里,最终付出最大代价的人还是自己。

我们都想透过有限的智力去理解无限未知的世界,事情都如我们所愿多好。偏偏这随机混乱的宇宙充满了无法预期、不能掌控的变数,令人焦虑。

有谁可以回答生命中难解的疑惑:为什么不幸发生在我身上? 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 为什么一辈子做个乖小孩却没有得到应允的玫瑰花园……如果这些问题都不能得到回答,要拿什么做为依归,运作生命呢? 难道人生就因为这么多的无解而停摆吗? 就算负气耍赖,消极放弃,不再尝试、努力了,地球

也不会因而停止运转,这让我们更进一步觉得自己悲惨地被全世界遗弃了。

这种时刻是决定人生的关键点之一,选择当个受害者责怪别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容易,却会让自己变得愈来愈无助与愤世嫉俗,最后失去力量,无法为自己创造任何正面的改变,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小步都踏不出去;而愿意保持信任─相信生命依旧充满爱与希望─刚开始非常困难,需要用上全身力气与最坚强的意志力,但最后迎接我们的才有可能是温暖美好的世界。

我们需要锻炼自己发展出先苦后甘的能力,等到慢慢走过痛苦煎熬的情绪之后,生命的其他可能性就会自然而然在面前呈现。

──本文节录自【失去之后】/时报出版

【作者简介】

Claire Chien,台湾大学工商管理学系企业管理组毕业。工作几年后发现自己不适合高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从此踏上了自我探索与心灵成长的漫漫长路。虽然辛苦,但沿途的风景实在太值得,决定一直待在旅程上。目前与先生定居英国。

责任编辑:方远

【失去之后】/时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