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汉字

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十四)四时读书乐

仓颉像。(素惠/大纪元)

上回说到元朝当时看待人的价值标准被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为贵,“八娼九儒十丐”是贱,视读书人(儒)尚在娼妓之后,在文风圮废的环境下还有像翁森这样的汉儒坚持创办书院,实属不易。他以朱熹的白鹿洞学规为准则,明白的让世人知道读书不为“钓声名,取利禄”而来,乃因“文以载道”耳!无道则德不存焉,莫说平常安宁的日子不可得,恐怕匪盗险恶反而是必然了。

翁森在家乡台州仙居(今浙江省仙居县)创办安洲书院。他字秀卿,号一瓢,学问渊博,修养仁德,对请教者倾囊相授,人称“翁书橱”以为敬重。在当时文风日下的氛围,有知识的人放弃学问,攀迎权贵获进仕途,或为商图利者大有人在。营生之途也可五花八门、百端变化,但翁先生坚定专注地以传承汉学为志业,而不理会其它行当。这样的坚持正或许是他以“一瓢”为号的明志之举。他著有《一瓢稿》留世,里面的“四时读书乐”七言诗至今仍为人称道。

《春》:“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

如果我们在吟咏此诗时脑海中浮现的只是春天的风和日丽,山光水影,读书人不理政治上的纷扰,捧册为自娱,那或许可惜了这首诗的深意。

诗中提到的“雩”(音于)这个字就不只是一般解释所认为的“云的一种变化”而已。我们来看看雩的甲骨文是这样写的:“ ”,金文变成这样“ ”,篆体写成“ ”,这些字形都展现了天象“示”“于”人的内涵。“示”有天象垂告于人的意思,“于”有星系变化的内涵,所以“雩”跟祭祀通神明是有密切关系的。

例如:《礼记‧月令》中说:“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盐铁论‧执务》:“若此,虽祷祀雩祝,用事百神无时,岂能调阴阳而息盗贼矣?”到了《后汉书‧礼仪》也有记载:“其旱也,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所以读书乐之一乃乐在能得到前人的智慧,上通天神下达地灵的精彩能了然于胸,那么世间的功名利禄当然不是读书的目的,那只是有缘尽尽在凡人社会的本分罢了。

翁森的《夏》诗是这么写的:“新竹压檐桑四围,小径幽敞明朱曦;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上古伏羲氏时代敬神重德,清心寡欲,那样的逍遥自在当是读书人从阅读中得到的为人处世提升之道,读书之乐自然乐无穷了。

上古时代的史料流传后世的不多,但透过传说仍然留下许多先祖的智慧,后世反思实践也能有不同的收获,伏羲制琴就是一例。

翁森在《夏》的诗篇中提到伏羲与瑶琴,在《二十四史通俗演义》中提到伏羲在接河图制八卦之后:“又斫桐为琴,以绳丝为弦。弦二十有七,命之曰离徽。”又《太平预览》:“《琴书》曰:至人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始画八卦,削桐为琴。”

还有维基百科对瑶琴有以下的说法:“伏羲看到凤凰来仪,飞坠在一株梧桐树上。那梧桐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按天、地、人三才,截为三段;取中间一段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制成乐器。”

“琴长三尺六寸六分,按三百六十六日;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最开始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征、羽。”认为琴音乃天上瑶池之乐因称为瑶琴。那么翁森提倡的当是读书修练,向往先民与神界沟通之乐了。@#

点阅【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