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评论

颜丹:出境游人次增长说明消费仍在升级?

【大纪元2019年02月06日讯】如今,中国人“消费降级”似乎已成为中共官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评论文章,都在竭力表现出咬定“消费升级”不放松的决心。

一篇由“华尔街见闻”这个金融服务提供商推送的文章分析称,“2018年我国旅游逆差创出历史新高,达到237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14亿美元”;“2018年全年中国出境游旅客达到1.4亿人次,比2017年全年1.29亿人次多出1100万”;“我国出境游的人次稳步增长,说明消费仍在升级而非降级”。

这样的结论不免让人啼笑皆非。除了报团旅游,中国人出国还能对国内消费有好处?中国人在国外消费升级,还能让中共官方以及中国企业感到骄傲和欣喜?更荒诞的是,文章一边说“旅游逆差创历史新高,反映了国内居民境外出行消费规模在不断扩大”;一边又认为,这都是因“内需旺盛”所致。既然中国人需求旺盛,又为何非要把钱花在国外?这不更说明了,中国大陆的市场毫无吸引力可言吗?

实际上,该文执意要把“旅游”和“消费”扯到一起,也足以反映出,中国人走出国门似乎并不是奔着旅游、鉴赏去的,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购物需求。对此,该文也承认,“2014年1亿多人次的出境游中,有超过3000万属于港澳等地的一日游,俗称‘奶粉党’,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不属于旅游支出”。

在分析中国人为何不好好旅游、只扎堆血拼的原因时,文章指出,是“为了规避(国内的)高关税”。也就是说,同样的东西,在国外卖的更便宜。中国人需求旺盛,不但要满足自己,还要为亲朋好友代购,这个理由尚且说得过去。但若直奔着价格而去,不就说明他们对产品本身已钟情到非买不可的地步了吗?可见,中国人一早就看准了洋货的品质,才心无旁骛的直奔货源而去。不难想像,“中国制造”怕是入不了国内消费者的眼了。

人家能生产出来的东西,中共治下的中国还真是造不出来。中共官方不是一直都彪炳自己有技术吗?但为何这样的技术,却无法遏制假冒伪劣、拯救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中共党企生产的奶粉若没吃死孩子,又怎会有大量的“奶粉党”愿为中国的出境游做贡献呢?害人的又何止奶粉,否则,中国以购物为主的出境游人次就不会持续多年增长了。

如果说,国外的消费升级与国内的产品质量太差有关,那么,国内的消费降级则与老百姓的钱袋子密切相关。值得一提的是,能在国外消费的,基本都是有经济条件、消费能力的。钱袋子不鼓,又有谁敢出国旅游、购物?然而,党报《参考消息》却于近日报导,“中国游客新年赴日或不再‘爆买’”。在论及原因时,该报指出,“中国游客把钱包攥得更紧了,像几年前那样‘爆买’家电产品的人减少了,而一次性大量购买价格较低的日用品和消耗品的人增多了”。

从几句官方辞令中不难听出,以前有能力消费的中国顾客,如今也囊中羞涩了。对此,中国网友们都一针见血的指出,“没钱是主要原因!企业效益不好!”国内发布的《2018年终奖调查报告》显示,“过去十年都是高工资集中的网际网路领域,今年年终奖锐减,被挤出前五名”。

此外,《证券日报》也报导,“银行员工的日子似乎不太好过”。某国有银行客户经理表示,“发了史上最低年终奖”,只拿了6000元。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表示,“2018年的年终奖比2017年大概少了7万元”。还有多个银行的对公业务部门表示,“‘躺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大陆某人力资源网站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2万名白领中,“只有55.17%表示能拿到年终奖,比去年的66.1%下降了近11%”。

当“裁员潮、停产潮、放假潮、失业潮在2018年的冬季一起来临”时,中国人今年的消费意愿就注定了不会像往年那般高涨。在这样的消费意愿下,以前有钱也不在国内买的中国人,如今还会给本土市场带来商机?

从“(在日本)一次性大量购买价格较低的日用品和消耗品的人增多了”就不难看出,用惯了洋货的中国人,就算没钱也要买,只是量多量少而已。就算不爆买、不乱买,也要把日常所需的囤在家里。呜呼哀哉,这得对国内的产品绝望到什么份儿上,才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随着经济寒冬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都即将步入消费降级的行列。快要吃不起、活不起的中国人还能再为国内的旅游业做贡献?对于这个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问题,上述文章却做出了如下回答:通过发展旅游业来扩内需、增加绿色GDP……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是凡赞同这种观点的人,不妨去各地的景区走走看看。门票贵的离谱、宰客、欺客现象频生,已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停下了前往名胜古迹的脚步。

中共通过国内外旅游,向中国人磨刀霍霍、盘剥搜刮,其用心之险恶直接导致了国人对旅游兴致全无。就算为了购物,中国人也要想尽办法绕过“高关税”。实际上,假冒伪劣在国内泛滥,也同样源于暴政的洗劫。可见,解体中共暴政,中国人才能买到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产品。#

责任编辑: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