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伦勃朗与“墙上的手写字”

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伯沙撒的盛宴》(Belshazzar's Feast),1635—1638年作,布面油画,66 × 82英寸,伦敦国家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今天的我们,似乎在通过选择纵情方式来塑造生活:我喜欢寿司,你喜欢深盘披萨;我爱听拉威尔,你钟情碧昂丝。这些喜好甚至在“定义”着人。

不过我们的时代并非独一无二。在17世纪30年代,伦勃朗致力创作大型历史画,那时《圣经》故事相对于神话,属于历史题材。这位大画家描绘过一则《圣经》故事,主题是“纵情的代价”。

《伯沙撒的盛宴》(Belshazzar’s Feast)这幅画,画的是《圣经·但以理书》第五章。

伯沙撒王的故事

《圣经》中,伯沙撒是新巴比伦(迦勒底)王国尼布甲尼撒王之子;尼布甲尼撒是新巴比伦在位时间最长、最有势力的国王,曾攻陷犹大国,毁掉耶路撒冷的所罗门圣殿。

尼布甲尼撒在毁灭圣殿前掳掠了那里的圣器。非唯如此,如伦勃朗所画,伯沙撒继位后大摆筵席,用抢来的金银圣器喝酒、作餐具。

就在开宴时,空中显出指头,在墙上写了一行字:“MENE, MENE, TEKEL, UPHARSIN.”伯沙撒让人把巫师、观兆者这些哲士都领进来,却没有一个人能破解。

最终解读出这句话的,是一位德行高尚又有灵性的犹大青年——被尼布甲尼撒掳来的但以理。根据伦敦国家美术馆的画作简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神数算你国的年日到此完毕。你已被秤在天平上, 显出你的亏欠。你的国归给玛代人和波斯人。 ”

在解谜之后,但以理得到了伯沙撒王的赏赐,而那天夜里,国王就被杀了,玛代人大流士攻破了迦勒底国。

伦勃朗,《伯沙撒的盛宴》(局部)。(公有领域)

超越时代的讯息

那么,这幅画在今天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

在我看来,它是对狂傲虚荣的警示。善恶有报,伯沙撒出于傲骄和放纵享乐而盗用圣器,为此不得不付出他的王国和生命。

但以理能领会神意、破解神秘,因而得到奖赏。他心里有神明,对神的理解真实而深刻。

伦勃朗通过人物戏剧性地呈现这个场景,同时也融入了荷兰“劝世静物画”(vanitas)的元素。

劝世(又称虚空派)静物画通常描绘日常物品,寓示人间的欢愉转瞬即逝、物质追求了无意义。

与伦勃朗同时代的彼得·克莱兹(Pieter Claesz)被视作劝世静物画家,从他的名作《虚空派静物》(Vanitas Still-Life)中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元素。画中有翻倒的高脚杯、怀表、即将燃尽的灯芯,还有书册上的骷髅和人骨。

这些物品喻示着时间的流逝、人身的遗骸。克莱兹微妙地警示观众,世间的快乐与追求都会终结,最好不要虚掷人生。

彼得·克莱兹(Pieter Claesz),《虚空派静物》(Vanitas Still-Life),1630年作,木板油画,15½ × 22英寸。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王家美术馆(Mauritshuis)藏。 (公有领域)

伦勃朗的表现手法就不那么含蓄了。桌子上摆满食物、酒,还有盛装酒食的金银圣器。画中人身着精美的华服,戴着昂贵珠宝。左侧后方有一人正在吹奏乐器来娱乐众人,有趣的是,这位乐手和一位赏乐者似乎并没有去注意那“不祥之兆”。

画中包含了劝世静物画的典型元素,然而,伦勃朗似乎在向观众大声疾呼,警告他们注意骄纵浮华的危险。伯沙撒王看似撞翻了自己的酒杯。他面前女子的酒杯也几乎翻倒,这幕戏剧让她激动失态。

伦勃朗,《伯沙撒的盛宴》(局部)。(公有领域)

在神的宏大构画面前,飨宴的欢乐、物质的追求都失去了意义。他们的注意力全被神言的光芒吸引,只是为时已晚。

艺术的欢乐

尽管身边有大戏上演,乐手和她的听众却没有注意神言,关于这两个人物还要多说几句。为何伦勃朗将她们描绘为“戏外人”?关于艺术,他想要说什么?

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似乎和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说过的差不多:当艺术只模拟人间欢乐,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看不到超越世俗表象的更深刻真理。

伦勃朗,《伯沙撒的盛宴》(局部),左侧的乐手和背向观众的赏乐者。(公有领域)

在当今时代,说到自由,往往只意味着我们可以选择怎样纵情。在西方社会里,我们选择个人品味,并根据这些选择塑造我们的人生。

我将伦勃朗这幅画解读为一种提示:假使我们的选择仅仅是基于纵情,那我们永远不会行使真正的自由。如果我们的选择无关乎自我反思、无关理解深层真理,我们就是在编排着我们自己的毁灭。@*

点阅»《伯沙撒的盛宴》(Belshazzar’s Feast)全图

传统艺术作品有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可以指向肉眼不可见的东西,从而引发我们思考:“这对我、对每位观众意味着什么?”“它如何影响了过去,又会如何影响未来?”“它对我们身而为人的经验有什么启迪?”

笔者将在大纪元专栏“向内探寻:传统艺术的心灵甘泉”系列(点阅)中加以探讨。

作者简介:Eric Bess是一位美国写实艺术家,目前是视觉艺术博士研究所(Institute for Doctoral Studies in the Visual Arts,IDSVA)的在读博士生。

责任编辑: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