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

【纪元专稿】《大唐》第一章: 帝京篇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8月25日讯】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国的唐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百花齐开,大放异彩的全盛时期。她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当时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致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一路遥遥领先。

乌飞兔走,沧海桑田,中国的许多朝代都好比流星一般匆匆而逝。但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却如一轮皓月,照亮了人类历史的整个夜空。她无论是在文化、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各个方面,都远远地超越了以往所有的时代。而唐诗的丰盛,散文的复兴以及传奇的成熟,瞬间把人类的文学史推上了辉煌灿烂的顶峰。随之而来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造像、建筑、冶金、制瓷、纺织、印刷、酿酒、焙茶…… 多元纷呈,绚丽夺目,达到了盛况空前的地步。使人类社会真正走入了一个祥和、礼让、安定、富足的歌舞升平.时期。各民族称她为“盛世天朝”。

我们愿循着历史的足迹,把这幅“天朝”的画卷慢慢地展开,将她迷人的光彩再现读者面前。

第一章:(帝京篇)

秦川雄帝宅 函谷壮皇居

──唐太宗《帝京篇(之一)》

大唐命脉 西京长安

一百万人口之帝国都市

唐朝京都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修建完善的,分为皇城、宫城和郭城三部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中心,长安城规模宏大,气势磅礡,结构匀称, 布局整齐。

城内有南北并列十四条大街和东西平行十一条大街,将全城划分为一百零八个里坊和东、西二市。大街的宽度从二十五米至一百三十四米不等,两旁成行成列地种植槐树并挖沟渠以防雨季。里坊内除安置大量居民外,还布列佛寺、道观和王府,盛唐时坊内的寺观多达一百五十七处。城内夜晚实行宵禁,但寺观和三品以上官员府第不在此限。东、西二市则是手工业和商业店肆的集中地。东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西市内遍布经营珠宝、香料的胡商和蕃客,热闹繁华的程度达到塞街斥市。

正是“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稳如泰山北斗之宫城

长安城的宫殿有三大“内”之称,即: 太极宫(西内)、大明宫(东内)、兴庆宫(南内)。太极宫是唐太宗接见群臣处理朝政的地方,奠定唐代盛世的“贞观之治”就是在这里确立和推行的。其建筑群以庄重威严见长。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高祖年高体弱,难耐酷暑,太宗皇帝遂在宫城东北角修建大明宫,以备唐高祖消暑之用。大明宫正门为丹凤门,北门为玄武门,正殿为含元殿,其北面有宣政殿,紫宸殿,麟德殿等,殿宇嵯峨高低错落,楼阁辉映飞廊相接,显得雄浑瑰丽,蔚为壮观。

大明宫城有十一道门,东墙之门外驻左三军,西墙之门外驻右三军,严密守卫宫廷。城墙内设宫墙,此乃第二度防线。两墙之间荡然无物,如一条萧刹的胡同街,闯进者无掩盖必死于箭下。

永垂不朽 古国记认

长安城在大唐三百多年间经过多位帝王的进一步建设,变得日益美好和完善。公元七四二年开漕渠入西市,开潭作贮积材木之用;八二七至八四零年间淘治曲江芙蓉园,曲江池面积七十万平方米,芙蓉园的面积达一百四十四万平方米。花开时节香飘满城,士庶泛舟游乐池中,盛极一时。

至此一代名城长安在世界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对唐以后的城市,以至日本奈良,京都等城市的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风云人物

千古一帝 九五之尊

唐太宗──李世民

心随朗日高 志比秋霜洁

──唐太宗《经破薛举战地》

勇夺江山 奠定霸业

中国隋朝末年,政治昏暗,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此时的中华大地上却出现了一位聪明勇决,识量超群的异人,年仅十七岁。一日,他劝身为太原留守的父亲曰:“今主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皆战场。大人若守小节,下有寇盗,上有严刑,危亡无日。不若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天授之时也。” 其父寻思良久,乃叹曰:“吾一夕思汝言,亦大有理。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矣!”

自此这位少年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攻掠必克,所向披靡。终于在公元六一八年助其父李渊登基,创国为唐。人类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而这位为大唐三百年基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少年,正是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

为了进一步完成大业,李世民不得不出兵追击各地军阀。唐朝之军乃无敌精兵,李世民先败薛仁皋于浅水源(武德元年公元六一八年),再平刘武周定西北边域(公元六一九年),又挫窦建德和降王世充于虎牢(公元六二零年)。接着,率兵讨伐刘黑闼,打赢了最后一战,于七年内完全统一了中国。世民军队所到之处人民皆头顶香盆夹道跪迎,朝野上下一片欢腾, 他以骁勇超人的武艺和出奇制胜的策略替父皇李渊稳定了天下,成为神州大地的真正主人。

守业有道 雄才大展

由于太子李建成与皇弟李元吉的妒嫉,再加上后宫妖妃因索要金银珠宝不遂而产生的愤恨,李世民屡遭谣言诽谤,李渊也渐渐对他起了猜疑,于是李世民先后被削去兵权,调离京城,又被东派西遣转战不止,还被亲兄弟骗饮毒酒,几致命丧黄泉。自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奸险小人,天下有目共睹之,人人得而诛之。以至有 “玄武门之变” ,此不正是人民顺天意而行吗! 但后世有些人把 “玄武门” 称之为 “兄弟相残,篡权夺位” ,实在是有悖历史。

公元六二六年八月,秦王李世民在众望所归下登基,成九五之尊,称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唐太宗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他一登位便立施仁政,如减赋税、行均田、汰冗员等等。每逢节日,皆有君、臣、民同乐的庆典,百姓安居乐业,无复盗贼,囹圄常空。唐太宗为大唐建立了昌盛的开端,天下大治活现眼前。

“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正是唐太宗深信的君臣之道。自古以来英主亦需良相辅佐,所以唐太宗主张君臣共理天下,开创了君臣共商国事的开明局面,使各方大臣有发挥所长的机会,太宗旗下猛将良相无数,其用人之道后世可鉴。

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同秉一心,使得初唐国势强得惊人。贞观三年,唐太宗派李靖分兵六路北伐东突厥,大捷;贞观九年大破吐谷浑;十四年灭高昌;二十二年灭龟兹、降西突厥。唐太宗之丰功伟绩使四方各国臣服,大唐边境顿时一派安定,天下人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即“天下大帝”之意。

尊儒敬佛 文教全兴

唐太宗注重文教,设“弘文馆”,藏书二十多万卷,并募集名儒出任学官。因此,京师一时儒者云集,人才辈出,为大唐培养出无数国家栋梁。

此外,唐太宗更重佛家学说,大力支持唐僧玄奘译经活动,并于洛阳亲自与其会面倾谈。

唐朝百姓就在这文教大兴的环境下生活着,实为千载难逢的好时光。

千古一帝 美丽唐朝

唐太宗勤奋亲民,文韬武略,英勇过人,既有创业之能又有守业之才,确为“千古一帝”。其仁德遍于四海威武震慑八方, 唐初版图更远远大于秦汉。后有明代史学家朱翌赞太宗曰:“自三代以下,创业守文之君,兼之者为唐太宗,汉之文、景、武、宣,皆不及也。”

唐朝──人类文明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渐渐地越走越远,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美丽的传说。而托起整个传说的帝王李世民,在我们心中是永远被敬仰的天子!但愿唐朝的辉煌再现人间!

成犄角势 东都洛阳

居高临下 易守难攻



唐洛阳城南对伊阙,北倚邙山,洛水横贯其中,有河汉之象,也是在隋朝东都的基础上再一步建设起来的。南北宽约十六里,东西宽约十五里,周围七十里。由外郭城,皇城和宫城所组成。城内纵横各十条大街,分隔里坊一百零三个,开南、北、西三市。

在地理位置上,洛阳城与西京长安遥相呼应,成犄角之势。平面布局与长安城有着很大的区别,其宫城和皇城不在全城北部正中,而位于全城的西北隅,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皇城之南更界以洛河,所以其防卫之坚固严密甚于长安。武则天时期将雍、同、秦七州数十万户近百万人口迁至洛阳,并建上阳宫作为处理朝政的主要宫殿。

虹梁跨谷 天壤相连

宫城东西宽近五里,南北宽近三里,有隔城四重。正门曰应天,正殿曰明堂,明堂之西的武成殿为衙门处理人民事政之地。上阳宫在宫城之西南隅,南临洛水、西拒谷水、东即宫城、北连禁苑。宫内正门正殿皆东向,正门曰提象,正殿曰观风。内隐偏殿、亭、观共九所。上阳之西,隔谷水为西上阳宫,间有虹梁横跨谷水使两宫相连,往来十分方便。禁苑内多集珍禽异兽,为皇族狩猎之所,帝王之家所食之物有些亦来源于此。

依河而商 万船集市

南、北、西三市与长安城东、西二市不同的是三市均依河渠,货船可直达市中。南、西二市内货贿山积;北市是洛阳最繁华的地方。全国各地的舟船万余艘在这里集散,填满河路;商贩往来贸易,车马塞道。北市附近还集中了洛阳大部分的旅馆和酒家,从丝绸之路东来的阿拉伯人、波斯商人随处可见。龙门石窟刻字反映出北市当时有彩帛行,香行,丝行等,这些行业都参与开凿石窟,说明其财力相当雄厚。大唐经济的繁荣也可见一斑。

香港大纪元特稿(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