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发现早衰症关键机转 登国际期刊

科技部12日举行研究成果发表记者会,科技部政务次长谢达斌(左3)、阳明大学生化暨分生所讲座教授陈鸿震(右3)、博士范嘉榕(右1)、教授游丽如(左2)、副教授王琬菁(右2)、助理褚璟彤(左1)等,向外界说明早衰症致病关键。(科技部提供)
人气: 115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0年10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袁世钢台湾台北报导)人类罕见疾病早衰症(HGPS)患者平均寿命只有13岁,虽已知是由基因突变造成,但病理机转仍至今未明。不过,在科技部长期支持下,阳明大学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讲座教授陈鸿震的团队发现,细胞表面的初级纤毛异常可能是关键原因,提供了治疗及研究的新方向。

早衰症(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HGPS)最早是在1886年被发现的极端罕见先天遗传性疾病,患者在婴儿时期就会开始出现发育不良、皮下脂肪变少、产生皱纹、秃头、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及关节问题等症状,且老化速度非常快,平均寿命只有13岁;直到2003年才由美国科学家发现与LMNA基因突变有关。

陈鸿震解释,LMNA基因表现的是A型核纤层蛋白,是构成核纤层的主要成分之一,扮演细胞核骨架的角色,当LMNA基因发生突变时,细胞核会出现不正常的皱折,甚至凹陷变形。除了早衰症之外,LMNA基因突变也与肌肉萎缩症、扩张型心肌病变等其他至少10种人类疾病有关,可统称为“核纤层蛋白病症(laminopathy)”。

然而,陈鸿震的团队率先发现,早衰症病患的皮肤纤维母细胞中的初级纤毛就正常人短且少。陈鸿震说明,初级纤毛的功能就像是细胞的天线一样,用于侦测细胞外的环境变化,进而传递讯息让细胞可以调适,可能会影响胚胎发育、嗅觉与味觉等感官;因此,推测初级纤毛的异常可能是导致早衰症的重要致病机转。

该团队也进一步利用LMNA基因的缺陷小鼠进行实验,发现早衰小鼠有许多器官的细胞初级纤毛都出现问题;并利用RNA干扰技术,证实基因缺陷会干扰初级纤毛的形成。团队进一步说明,LMNA基因缺陷会造成细胞微丝骨架(actin cytoskeleton)过度组装,进而干扰初级纤毛的形成;反之,若抑制微丝骨架的组装则可避免初级纤毛的缺陷。

这项发现不仅有助于了解早衰症及其他核纤层蛋白病症的致病机制,也开启治疗相关疾病与研究的新方向;这样研究成果也登上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杂志(EMBO Reports),并获选为10月5日当期的封面。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