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书话

从《傲慢与偏见》谈婚姻幸福:运气或选择?

埃德蒙·贝理雅·雷顿(Edmund Blair Leighton)的作品《婚礼登记》(The Wedding Register),1920年。伦纳德夫人(Lady Lennard)赠送,布里斯托城市博物馆与美术馆。(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长久以来,寻找伴侣一直是一件非常普遍,却又充满神秘面纱的事。新婚夫妻总会被问:“你们两个是怎么认识的?”看到一对夫妻,有时我们心里难免暗自惊讶,“他们究竟是怎么在一起的呀?!”

寻找婚姻幸福几乎已成为一项产业了。反观珍·奥斯汀的颠峰之作《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把它当成小说的核心主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故事开头,奥斯汀就安排了一段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奈特和好友夏洛特·卢卡斯的对话。夏洛特说:“婚姻幸福完全是运气……最好少知道你未来伴侣的缺点。”

说巧不巧,夏洛特最后共度一生的伴侣就是书中最荒谬、无知又自我中心的角色:柯林斯先生。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要同情她,还是认为这其实最适合她。

休·汤姆森(Hugh Thomson)的插画作品,描绘柯林斯先生声称自己从不读小说。(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婚姻幸福可遇不可求?

我会说,对……也不对。在遇上婚姻对象并互相产生情感连结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靠命运的安排。不过一个明智的人却可以做很多事来减少婚姻冲突的发生。最重要的莫过于选择一位品格高尚的人。

这正是英国摄政时代(译注:1811至1820年间)年轻女性们唯一能做的。《傲慢与偏见》的情节与主题主要集中在嫁给好的婚姻对象上,全书开门见山地阐明了这一点:“一名拥有财产的单身汉一定会想要一位妻子,这是公认的事实。”

眼看五个女儿都成年了,加上自家财产即将过继给远房的男性亲戚,班奈特太太急着想把女儿嫁出的烦恼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她的期待也很高,因为她的女儿都是公认的美人,而她自己也是靠漂亮的外表嫁入更好的家庭,从而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她很幸运的是,尽管她没有考虑个性是否合适,但班奈特先生眼中也一直都只有她那漂亮的脸蛋。

爱情非卖品

奥斯汀在书中透露,外貌、成就、社会地位、身世和社交圈都是情场游戏中的因素。然而财富,或者缺乏财富,看来才是多数角色最后选择另一半的关键。没有什么经济能力的年轻女性就只能祈祷自己的其它特质,或者部分好运能够填补这个缺口。

这也不仅是针对女性。就如书中一位伯爵的小儿子,费兹威廉上校坦白地说道:“次子通常没办法选择自己所爱的对象……在我周遭没有多少人可以在不考虑经济情况下结婚的。”

如果要考虑这么多经济问题,那么真正的幸福到底从何而来?在伊丽莎白和夏洛特的一番对话中,夏洛特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婚姻纯然是运气,并且坚持“假设双方都非常熟知彼此的性格,或者个性本来就很像,也不会丝毫增加他们的幸福程度。他们之后总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差异,然后各自有各自的烦恼。”

另一方面,伊丽莎白却坚信一定要充分了解一个人的性格,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伴侣的性格是婚姻幸福的核心。在整个故事中,伊丽莎白遇上了三位追求者,她的这个信念不断地受到检验。那么,最后引导她的选择并决定她未来幸福的,到底是纯粹的机运,还是谨慎地检视每位求婚者的真实品行?

莎士比亚怎么看?

从机运还是品行的问题中,让我联想到莎士比亚的小说《威尼斯商人》中波西亚的故事。波西亚要求婚者在三个箱子中选择,如果选中对的就嫁给他。

其中一个黄金箱子上写着“谁选了我就会得到许多人渴望的”,吸引了虚荣的人,但里面却装着死者的头骨并附着一段文字,“非所有闪亮之物皆是黄金 ∕ 此番箴言人人常听 ∕ 众人纷纷把人生卖 ∕ 只为瞧我外貌一看。”

华盛顿·奥尔斯顿(Washington Allston)的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箱子场景(打开箱子)〉,约1807年。1877年艺术家侄子约翰·奥尔斯顿的遗赠,波士顿图书馆。(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第二个银制的箱子上则写着“选择我的人会得到他所应得的”,然而,失望的求婚者在里面却只找到一副小丑的脸,暗示选择它的人是个傻瓜,这就是他自己应得的。

最后一个是表面无光的铅制箱子,上面写着一行警句“谁选择了我必须付出他的一切来冒险”,选择这个不起眼的箱子的人最后发现,他值得成为波西亚的丈夫。

选箱子的试验看似一场机会游戏,实际上却是波西亚的父亲用来筛选求婚者品行的精心设计。

机运或品行?

伊丽莎白有三位追求者。帅气的韦克翰频频向伊丽莎白献殷勤,让她陷入他塑造出的一个虚假形象中。慢慢地,她见识到了他的真实品行并对他产生反感。但是她最小肤浅的妹妹丽迪亚,成天梦想和穿着红色制服的军官共舞,却爱上了光鲜亮丽的韦克翰并几乎毁了整个家庭的声誉。

丹尼先生请求允许介绍他的朋友韦克翰先生。C·E·布罗克的插画作品,1895年。(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柯林斯先生虚情假意地向伊丽莎白求婚,但他只专注在自己对于婚姻的渴望和自己选择她的原因。对他来说,这仅仅是他想要什么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她值得和想要的是什么。因此,伊丽莎白断然拒绝了他。

但是夏洛特坚持着自己的婚姻观,最后让自己成为了那个小丑求婚者,就像银制箱子上写的一样,她得到了自己应得的部分。

夏洛特对自己处境的反思,成了她逃脱这场自我折磨无期徒刑的借口。“虽然她对于结婚和婚姻生活都没有太高的期待,但是结婚毕竟是她一直以来的目标;是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年轻女子,总是把结婚当作唯一一条体面的退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也算是为自己上了最可靠的保险,她现在就获得这样的保险了。她今年二十七岁,人长得又不标致,这条退路当然使她觉得无比幸运。”

伊丽莎白的第三位追求者是被误解又沉闷的达西先生。只有在逐步了解他真实的性格之后,伊丽莎白才知道原本看似乏味的他,才是愿意为了她的爱“付出一切冒险”的人,因此最后赢得了她的好感并终成眷属。

爱情中的运气

能够有幸成为达西先生坚贞爱情的对象,并且又有他出色品格的保证,伊丽莎白获得婚姻幸福的机会很可能远远超过夏洛特。在种种考验中观察他的性格,她很确定他是个好人并有着高尚的内在。

另一半的外貌会随着年华老去,但是最重要的本质却不会变。一个品格高尚的人通常都是这样。尽管我们会希望一个混蛋或傻瓜能够有所改变,但这却不值得依靠。

休·汤姆森于1894年的插画作品,描绘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Public Domain)

永远满意

超过两世纪以来,《傲慢与偏见》一直受到大众喜爱。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还有更多更多。尽管并非所有人都非常快乐,但最令人满意的结局便是,所有人都达到了自己对婚姻的期待。

1907出版的《傲慢与偏见 》封面,出版社C. E. Brock。(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伊丽莎白和姐姐珍都嫁给了风度翩翩又英俊——而且又有钱的男人。班奈特太太看到三个女儿都出嫁了,喜出望外。而她也非常有可能如愿以偿地将剩下两位女儿“抛到其他黄金单身汉面前”。

丽迪亚和夏洛特也获得了自己寻求的婚姻生活,而且双方似乎都非常满意。

最后奥斯汀再加了一笔,让整个故事更加完美,安排了两位“高尚的”角色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极度不满。脾气暴躁又势力的凯萨琳·德波夫人和傲慢坏心眼的卡洛琳·宾利,两人曾为了各自目的,处心积虑地阻止伊丽莎白获得达西先生的爱,却终究徒劳无功而暗自不满。这真令人窝心。

原文Is Marital Happines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a Matter of Chance or Character?刊登于英文大纪元。

作者简介:

苏珊娜·皮尔斯(Susannah Pearce)拥有神学硕士,目前居住在南卡罗莱纳并在家写作。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