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分析:中共砸大钱投入晶片业 技术仍无法独立

中共当局虽然对成为晶片强国野心勃勃,却没有专注于需求日益增长的晶片先进制程。(THOMAS KIENZLE/AFP via Getty Images)
人气: 4246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1年09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赖意晴报导)彭博观点(Bloomberg Opinion)专栏作家高灿鸣(Tim Culpan)近日撰文指出,中共当局虽然对成为晶片强国野心勃勃,却无实现想要技术独立的目标,而且砸了大钱投入成熟制程领域。

高灿鸣9月7日文章指出,每年都会听说,中国有志成为“全球晶片竞赛的领先者”,但中共当局及中国企业在这场竞赛中一次又一次地决定,似乎让他们注定只是个参赛者,无法角逐晶片龙头地位。

听新闻:

(听更多请至“听纪元”

最新例子是,上海市政府9月3日决定与中芯国际(SMIC)合资新建一座近89亿美元(约新台币2,460亿元)的晶圆厂,成为持有25%股权的大股东。此前,中芯国际已计划在深圳以南1,300公里处,花23亿5000万美元扩建新厂,地方政府也出资并持有少数股权。

然而,文章指出,这些厂房采用已逾10年历史的技术来增加产能,不管是上海或深圳的晶圆厂,都将利用28奈米或更旧的生产制程,制造用于电动车窗驱动器或挡风玻璃雨刷器等产品的晶片;相较之下,全球领先厂商台积电正为苹果(Apple)和英特尔(Intel)生产5奈米晶片,明年还会推出更先进的3奈米晶片。

工厂投产需2至3年 晶片荒未能及时改善

自疫情爆发后,车用晶片短缺情况严峻,用于萤幕、感测器等汽车零组件的晶片就是依赖成熟制程。文章指出,若中芯国际能立刻启动这2座新厂,每月14万片晶圆的总产能将大大解决现有的晶片荒,但实际考量资本配置会发现2个问题。

首先,这些工厂投产需2至3年,到时候晶片短缺现象已经改善,价格很可能下跌。而中国在晶片制造所需的设备、材料和软体方面都无法自给自足,这使得产能扩张进一步复杂化。

其次,中共的梦想不是成为车用防水零件的制造大国,而是想设计和制造自驾车晶片。今年6月,北京任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兼任“晶片沙皇”,突显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于巩固国内半导体业的重视。尽管中共2014年来至少向2档基金投资510亿美元,以扶植国内企业追上海外竞争对手,但实际在缩小差距上进展甚微。

高灿鸣说,中芯国际并未与台积电,或韩国三星电子正面交锋,只要不出赛,中国领导人永远不必担心输了竞争。中芯国际则可以轻轻松松保持国内市场主导地位,同时从急于提升投资绩效的地方政府获得投资和补贴。

大举投入成熟制程 工程人才紧缺

高灿鸣表示,中共若想要成为生产先进制程晶片的大国,工程师需专注于可卖数百美元的尖端和小众产品,不是只值几美分的大众市场零组件。例如中国的小鹏汽车使用美国晶片大厂辉达(Nvidia)设计、每片售价可达999美元的人工智能晶片,而控制汽车萤幕显示的零件才1美元。

台积电负责生产辉达最先进半导体;中芯国际则生产像是萤幕控制等较不先进产品。高灿鸣说:“所以,花110亿美元大规模扩建新厂用于生产一般性零件,对缩减中芯国际和台积电的差距没有帮助。”

文章指出,此举不仅浪费金钱,也使工程人才紧缺。中芯国际的人员流动率是业界最高,且薪酬远低于台积电和联电。

此外,中芯国际也面临美国晶圆厂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又称格芯)的竞争,格芯今年初宣布斥资40亿美元在新加坡扩厂,与中芯国际竞逐同类产品。但高灿鸣也说,世界供应链日趋紧密,加上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低端产品永远有需求,中芯国际还是能在市场立足。

文章结语指出,不幸的是,中共大笔洒钱未能让中国跃居全球半导体强权,也还是无法实现推进技术独立的目标。◇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